北京妇产医院等强卖待产包 院方收回扣拿差价
摘 要:近日,新京报记者调查北京10家设有产科的医院,其中9家医院均明确表示,产妇必须购买由医院提供的“待产包”,拒绝产妇自带新生儿衣物进产房。“为保证产房的无菌环境”是多家医院强推待产包的原因。

记者从北京市多家医院购买待产包,所含用品、价格差异较大。其中大部分均为医院强制出售给产妇。

西红门镇一处院内,挂着待产包生产厂家的牌子。院内留守人员否认生产待产包。

在双利华茂一间办公室的墙上,挂着的订单显示,多家医院在此订购婴儿套装。
>>>>>>>>>>>消费曝光台·我要投诉
医院名称价格(元)发票信息购买地点
朝阳妇儿保健院722(整套)北京康健乐友商品部商品部
人民医院230(部分)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产科病房附近商品柜
丰台医院210(部分)无票护士站
同仁医院275(部分)无票护士站
北京妇产医院292(整套)北京妇婴服务公司医院负一层交费处
复兴医院300(整套)医院下属公司(当日不在岗,未开发票)产科护士站
世纪坛医院150(整套)无票院外小卖部
待产包,几乎是每位待产产妇在医院的“必购”用品。其背后,却存在着诸多疑问。
近日,新京报记者调查北京10家设有产科的医院,其中9家医院均明确表示,产妇必须购买由医院提供的“待产包”,拒绝产妇自带新生儿衣物进产房。“为保证产房的无菌环境”是多家医院强推待产包的原因。
但一些入院待产的产妇却对此并不认同,除了认为150元到700元的价格偏高外,包里很多用不着的物品也让他们觉得“白花钱”。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大部分医院购进待产包不从医院走账,有些医院和采购方还被指以虚开票据的方式,获取提成。而部分医院提供的待产包厂商,其厂址留守人员却否认生产。而对于待产包的监管,目前也属于“真空地带”。
在北京妇产医院生了两胎的吴女士,每次都要在购买医院的待产包时花一笔钱。
2012年6月,初当妈妈的吴女士住进北京妇产医院待产,准备的衣服和用品,均被拒绝带入产房。“我把宝宝服用开水煮了都不行”,吴女士说,护士告诉她待产用品得经过消毒,最后只得在医院购买了待产包。
去年,吴女士在北京妇产医院生二胎,办入院手续时,仍被告知要去购买待产包。待产包的“内容”和一年前一样,包括2套婴儿服装、裹单和大人护垫等用品,总共花费292元。
“我拿上次包里没穿过的小衣服都不行,只要住院就得重新买一套。”吴女士感到疑惑。
自备待产包拒入产房
记者探访10家医院,9家“强卖”待产包,部分待产包“不见真面目”,所含物品并非必需
拒绝产妇自备待产包进产房的,不止北京妇产医院,在记者探访的北京妇产医院、复兴医院、北医三院等10家医院,9家存在要求孕妇必须在医院购买待产包,仅产房里备有公用婴儿服的协和医院表示可自愿购买,但产妇自备的衣物仍然不能进产房。
“必须得买,不买不行”,北大人民医院、复兴医院等多家医院称,即便孕妇自带的待产包密封或经过消毒,也不能进入产房。北京妇产医院宣传科工作人员就此解释,医院是一种特殊环境,因新生儿免疫力低,防止交叉感染,才会使用医院提供经过消毒的无菌待产包。
有的产妇在花了钱之后,也不知道待产包是什么样。王女士今年3月在朝阳区一家医院生产后,从产房抱出的宝宝,身上已经穿好医院待产包里的小衣服。之前花722元购买的待产包,一直没有见到过。
与该医院相似,多家医院都是在产妇入院时要求其购买待产包,临盆前才拆包,产后为孩子穿好宝宝服,将孩子抱出。
“孕妇生完孩子从产房出来后,如果待产包里的东西没用上,只要不拆包装可以退回。”北京大
- 霸道宝马4S店强卖保险 专家:捆绑销售已成侵权(2014-01-10)
- 肯德基同款同城最高差价33元 各餐厅差别定价(2014-04-22)
- 人民日报谈楼盘降价售楼处被砸:补差价没道理(2014-04-04)
- 1分钱意外险扎堆卖被指造噱头 线上线下差价4000倍(2013-12-18)
- 星巴克被指在华牟暴利 同款咖啡国内外价差三成(201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