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小心结构性理财产品馅饼成陷阱 到期收益披露率34%

http://www.e23.cn2014-05-06证券日报

    摘  要:自上月开始,“宝宝们”的收益率持续下降,年化收益逼近5%;而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则开始发力,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率已超过6%。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许多更是超过10%。然而,在今年第一季度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未达预期收益的产品有一个共同点:挂钩股票或直接投资股票。银率网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未达预期收益的32款理财产品中,超过一半的产品是股票挂钩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比达56.25%。

  自上月开始,“宝宝们”的收益率持续下降,年化收益逼近5%;而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则开始发力,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率已超过6%。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许多更是超过10%。然而,在今年第一季度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未达预期收益的产品有一个共同点:挂钩股票或直接投资股票。银率网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未达预期收益的32款理财产品中,超过一半的产品是股票挂钩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比达56.25%。

  “超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清明假期前,李小姐接到法兴银行个人理财经理的电话:“我们现在正推出一款保本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只针对10万起投的客户,收益率能够达到17%以上,是我们的贵宾客户专享。”投资10万元,年化收益率17%,意味着投资一年的话就能获得1.7万元的收益,是定存收益的近6倍。

  李小姐十分感兴趣。可是当她继续追问产品细节时,理财经理却含糊其词,建议她来网点进一步了解。

  李小姐回家后查询发现,这款产品实际上是一款挂钩股市指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17%只是这款理财产品最佳情形时的收益,而最差情况下,到期收益率为0%,投资客户仅仅收回本金。这就意味着如果遭遇最坏情况,李小姐的10万元过了一年,1分钱收益都没有。“我就是存一年期定期存款,还能拿到3250元的利息呢。”李小姐向记者说。

  “镜花水月”的收益率

  数据统计,2014年一季度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6.74%,平均投资期限为120天。按照挂钩标的划分,挂钩股票票据类资产的ELN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较高,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15%。与汇率、利率、大宗商品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则低于整体平均水平,分别为5.02%、5.39%和6.48%。

  如此高的预期收益率,使得这一产品从众多理财产品中脱颖而出,吸引人们的眼球。

  然而,预期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银率网统计显示,2014年一季度,有32款理财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全部为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而在这32款理财产品中,超过一半的产品是挂钩股票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比达56.25%。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到期实际收益也远远低于宣传,甚至不及非结构性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据银率网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为4.82%,相比平均预期收益率15%,相去甚远。而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则为5.15%,较结构性理财还要高一些。

  “结构性”理财曾巨亏95%

  现代型股票挂钩结构性产品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在欧美市场出现爆炸式增长,成为近20年来最具创新性质的一类金融理财产品。我国的结构性产品起步相对较晚。2002年,国内结构性产品开始以结构性存款的形式出现。2005年9月,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将结构性存款(尤其是衍生品部分)业务纳入综合理财业务范畴,2013年以来,国内银行也逐渐加大包括股票挂钩在内的结构性产品的发行力度。

但结构性理财产品自其登陆中国市场以来,巨亏事件一直存在。2008年,金融危机让结构性理财产品损失惨重,之后各家商业银行都开始注重产品的风险控制,避免巨亏事件发生。然而根据银率网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结构性产品亏损事件未达最高预期收益事件仍然不少。如2013年招行到期的挂钩股票的“焦点联动系列”结构性产品绝大多数没有达到预设的最高预期收益率,部分产品甚至只实现了最低预期收益率——0或0.4%;而渣打银行[微博]的QDSN系列产品也频曝巨亏——亏损最惨重的达到9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