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结构性理财产品馅饼成陷阱 到期收益披露率34%
摘 要:自上月开始,“宝宝们”的收益率持续下降,年化收益逼近5%;而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则开始发力,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率已超过6%。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许多更是超过10%。然而,在今年第一季度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未达预期收益的产品有一个共同点:挂钩股票或直接投资股票。银率网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未达预期收益的32款理财产品中,超过一半的产品是股票挂钩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比达56.25%。
5%之巨。
到期收益披露率34%
既然收益水平欠佳,为何银行热衷于向“贵宾客户”推荐结构性理财产品?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为了完成销售任务。
另外一位银行理财分析师则表示,相比内资银行,外资行更愿意设计结构化产品,一是外资行对衍生品交易比较娴熟,二是结构化基础化资产可以转化为储蓄存款,所以外资行比较愿意用结构化产品来拉高业务。
理财专家徐建明表示,结构性理财产品将资金一部分做安全投资,一部分做风险投资。以挂钩股票的产品来看,如果同期股市表现不佳,收益情况就会比较难保证。
钱景财富高级分析师告诉记者,挂钩股票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虽然预期收益率很高,但却经常由于触发条件要求太高,最终想要实现最高收益率十分困难。此外,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不成正比。在市场经济不太景气的环境下,大部分都设计成了保本型产品。“但是这样的弊端就是,为了保本,所谓的结构在整个产品中所占的比例很小,甚至有些银行仅仅是给产品冠以‘结构’之名;其最终收益率主要还是来自货币资产的投资。”
数据显示,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到期信息披露率远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以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期间到期理财产品的披露率来看,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披露率为72%,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披露率仅为34%。这也意味着66%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到底如何,外界无从知晓。
■ 名词解释
结构型理财产品
是指将存款、零息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如远期、期权、掉期等)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金融产品。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回报率通常取决于挂钩资产的表现。根据挂钩资产的属性,结构型理财产品大致可以细分为外汇挂钩类、指数挂钩类、股票挂钩类和商品挂钩类等。
■ 链接
三招选购结构性理财
1筛选合适挂钩品种
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建议,投资者在购买挂钩类理财产品前,一定要筛选合适的挂钩品种。投资者应该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标的市场挂钩的产品。对挂钩标的市场的判断、投资时点的选择,还有另外一些突发不可控因素等,都是影响结构性理财产品能否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主要原因。普益财富分析师肖芳认为,投资者还是需要对相关的个股或板块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针对性地筛选合适的挂钩品种。
2关注具体收益区间
建设银行(3.97, 0.02, 0.51%)理财经理建议记者,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一定要先做一个理财风险评估,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再进行相应的投资。在选购产品时,投资者可以比较各行最低预期收益,先将最低预期收益与同期存款利率进行对比筛选,然后再在各行之间比较。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则可比较各行最高预期收益。
3选择适合挂钩收益
殷燕敏建议,投资者要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知识,在把握好收益类型中的几点要素前提下,对标的市场有自己的判断,选择与自己预期一致的产品,避免盲目投资。此外,投资者也需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来选择不同的收益挂钩形式。
- 2014年创业板存结构性机会 机构谨慎乐观(2014-01-03)
- 张茉楠:CPI和PPI正负背离走势反映结构性矛盾(2013-12-09)
- 银行理财收益率或小幅回落 结构性产品表现不佳(2013-10-18)
- 什么是结构性理财产品(2013-09-16)
- 上证指数连收七周阳 结构性行情持续发酵(201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