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生忠告民营银行:资产回报率不比实业高
摘 要:在执掌中国资产最大的银行8年后,2013年杨凯生退休。在其任内,工行净利润连续在全球银行中排第一,被称为最会赚钱的银行。财报显示,2013年工行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6.49亿元,平均每天赚的利润超过7亿元。但杨凯生说,在工行期间,当他及银行管理层看到这家银行的信贷资产每年都在快速增加时,他们的担忧大过喜悦。银行资产的扩张同时也意味着经营风险的增加,这让他很着急。
行作为最大的信贷银行,当我看到每年的贷款都在快速上升时,我们管理层的担忧大过喜悦,因为高信贷资产能带来高收益但却蕴含高风险。
商业银行具体要做的是调整业务收入结构,传统的收入结构包含利差收入、资金营运收入、中间业务收入。随着银行信贷融资比重的下降,其中利差收入的比重应降低。
《中国经济周刊》:当前银行间的同业业务规模过大,一些银行通过同业拆借造成资产膨胀,业界批评此举会导致银行资产出现期限错配现象,进而滋生风险,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杨凯生:银行间肯定需要同业业务,这是融通资金的需要。但现在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同业业务超出了正常的相互融通、相互代理的范围。
所以银行间同业业务要加强监管,不监管的话会有风险。将来可以考虑规定一个银行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不能超过多少,以及同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不能超过多少等指标,以此来规范同业业务。
开办民营银行要避免两个误区
4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企业名称核准公告显示,“企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名称被核准。这让许多人猜想这是否与腾讯参与设立的民营银行有关。自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宣布,阿里巴巴[微博]、万向、腾讯、百业源等10家民营企业获得试点名额后,各地民营企业申报设立民营银行的热情更加高涨。民营银行真的就那么美好吗?对此,杨凯生给出了两个忠告。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企业家如果要办民营银行需做好什么准备?
杨凯生:企业家如果想办民营银行,首先要将办民营银行的目的想清楚。
一是企业家想通过办民营银行获取比实业更高的回报率,这存在误读。银行的资产回报率并不比实业高。比如,工商银行是最赚钱的银行,2013年的净利润是2600余亿元,但总资产却达19万亿元,资产回报率大概在1.36%左右。现在银行通行的全球资产回报率大概是1.13%。企业家准备从实业腾挪出资本投向民营银行时,需要考虑下这样的资产回报率水平。
二是企业家平时感觉到融资难,认为开办民营银行就可以吸收存款,进而解决自身融资难,这个想法是有问题的。中国的商业银行法,对于银行的股东贷款,比对其他一般客户贷款,要求限制更严。想从自己开办的银行上获取便利融资的想法是不对的。
金融规律不会被互联网颠覆
央行宣布,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4.72万亿元,同比少增1.39万亿元。截至今年3月底,余额宝[微博]总规模为5413亿元。很多人据此认为,人们不再习惯于将钱存入银行,而将多余资金存入余额宝等宝类理财大军。一度高达6%的年化收益率,甚至让人认为余额宝拥有低风险高收益的优点。这几乎与传统金融理念——风险越低收益越低、流动性越高收益率越低相悖。对此,杨凯生认为传统金融理念和规律不会被互联网颠覆。
《中国经济周刊》:在您看来,余额宝给银行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杨凯生:余额宝即使规模达到1万亿元,其对于总资产达150万亿的银行业来说也不会构成颠覆性冲击。
余额宝只是使银行的存款科目发生变化,或让存款在不同的银行间转移。由于余额宝要支撑投资者的高收益,这就要求其在银行间协议存款时价格较高。有些银行资金比较富余,就不必要以高成本吸收余额宝存款,而有的银行资金相对紧缺,就愿意或者不得不用较高成本吸收余额宝存款,这就会造成存款在不同银行之间调整。
同时,原来在银行表现为储蓄存款的企业存款和个人储蓄存款,现在变为同业协议存款,但大部分存款还是回到银行。
随着真正的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将完全放开,存款品种的价
- 工行原行长杨凯生:唱衰中国因缺乏了解(2014-03-12)
- 杨凯生:看不出中国房地产马上要崩盘(2014-03-12)
- 民营银行试点已落地温州 或新吸纳民资200亿(2014-04-01)
- 民营银行发起人:来自改革试验区 出身高大上(2014-03-18)
- 5家民营银行获准试点 要立“生前遗嘱”(201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