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生忠告民营银行:资产回报率不比实业高
摘 要:在执掌中国资产最大的银行8年后,2013年杨凯生退休。在其任内,工行净利润连续在全球银行中排第一,被称为最会赚钱的银行。财报显示,2013年工行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6.49亿元,平均每天赚的利润超过7亿元。但杨凯生说,在工行期间,当他及银行管理层看到这家银行的信贷资产每年都在快速增加时,他们的担忧大过喜悦。银行资产的扩张同时也意味着经营风险的增加,这让他很着急。
中国工商银行(3.40, -0.02, -0.58%)原行长、银监会特邀顾问杨凯生:企业家办银行要避免两个误区
银行的资产回报率并不比实业高
“我想我不会吧,因为现在每天睡到自然醒还是挺好的。”在被问到如果有机会是否会去开办民营银行时,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H,下称“工行”)原行长杨凯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在执掌中国资产最大的银行8年后,2013年杨凯生退休。在其任内,工行净利润连续在全球银行中排第一,被称为最会赚钱的银行。财报显示,2013年工行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6.49亿元,平均每天赚的利润超过7亿元。但杨凯生说,在工行期间,当他及银行管理层看到这家银行的信贷资产每年都在快速增加时,他们的担忧大过喜悦。银行资产的扩张同时也意味着经营风险的增加,这让他很着急。
如今的杨凯生也许不用再担忧工行的风险,但这位老银行人依旧在为银行业忙碌着:2014年3月3日,中国银监会聘请杨凯生担任银监会特邀顾问。这是银监会首次聘请其监管的银行机构的原负责人担任特邀顾问。
在银行业监管面临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双重冲击的情况下,银监会坦言,聘请杨凯生是为了有效了解新形势下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使监管政策更加务实管用。
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银行业面临转型压力,稳健经营路在何方?同业市场“钱荒”阴霾挥之不去,社会融资总量又同比减少,银行业如何缓解资金饥渴?当前兴起的民营银行设立潮又将如何演进?在日前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于广西南宁举办的绿公司年会上,已过耳顺之年的杨凯生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就上述热点一一做出了解答。
银行依赖信贷是不健康的发展方式
央行[微博]公布的2014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已经高达5.6万亿,但去年6月以来,银行间市场屡闹“钱荒”,反映银行间借贷利率的隔夜shibor一度升至13%。很多业内人士抱怨信贷资金过度投向了产能过剩的行业和房地产,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低,真正需要钱的中小企业却不得不支付高额的借贷利率。杨凯生认为,降低银行信贷比重,加强多层次资本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才能真正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近5年“四大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中国经济周刊》:您如何看待去年以来频现的银行资金紧张现象?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如何解决?
杨凯生:从流动性角度来看,现在不存在流动性资金紧缺的问题,银行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实际上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现在经济发展的问题关键不在于钱紧不紧,而在于提高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中国融资结构中,银行信贷这种间接融资方式的比重应该下降,应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使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能够高效率地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取资金。
《中国经济周刊》:降低银行信贷占总融资的比重,将会对银行业带来什么影响?银行应该如何应对?
杨凯生:降低银行信贷所占融资的比重,势必对银行业传统的利差收入带来影响和挑战。需要银行进行转型,继续降低信贷资产在银行总资产中的占比。
银行要走出一条总资产规模不无限扩大,而盈利能力却可以持续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银行完全依靠信贷,是非常不健康的发展方式,也是不可持续的。因为银行受到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贷款增长,势必要求资本也快速增长,而这是很困难的,银行的体量比一般生产企业大,在资本市场融资来扩充资本很有难度。
银行一定要想办法从资产持有大行变成资产管理大行。在我担任工商银行行长期间,工商银
- 工行原行长杨凯生:唱衰中国因缺乏了解(2014-03-12)
- 杨凯生:看不出中国房地产马上要崩盘(2014-03-12)
- 民营银行试点已落地温州 或新吸纳民资200亿(2014-04-01)
- 民营银行发起人:来自改革试验区 出身高大上(2014-03-18)
- 5家民营银行获准试点 要立“生前遗嘱”(201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