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流向调查:全面撤离A股 转战固定收益
摘 要:“五一放假前夕,申购我们基金的保险资金将股票型基金全部换成债券和货币基金。我们的货币B限购,他们就每天转1亿元过去,慢慢换仓。”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增加固定收益资产,其核心是对近期的A股市场持相对悲观的态度。
“经济增长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二季度IPO重启,也会造成资金分流,A股很难有大的机会。基于市场短期面临比较大的不确定因素,短期还是回避风险。”上海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经理称。
据这位投资经理透露,4月以来,保险不仅在赎回权益类基金,也在降低他们所管理的权益类账户的仓位。例如,年初其管理的账户仓位达到60%,但如今持仓还不到50%。
但在基金业资深的投资人士看来,险资减权益、增固收只是代表保险机构的短期策略。只要A股市场有机会,他们又会调整基金组合的配置。
“保险机构属于嗅觉非常敏锐的机构群体,很喜欢做波段。1月份市场有机会,他们就买了中证500、中小板等指数基金。但2月末市场开始调整,他们熬到3月下旬就全部赎光了。”华南一家基金公司的指数基金经理介绍。
4月上旬,国泰君安鼓吹400点大反弹即将开始,上交所[微博]亦发布了沪港通的消息。以地产、券商为代表的蓝筹股迎来一波反弹行情。
“3月末刚撤走的保险机构,4月初又进来了,他们大笔申购金融、地产占比较高的深证100指数。但仅仅持有了半个月,4月第三周又卖掉了指数基金,单周就赎了30亿元。”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称,保险机构将指数基金当成是捕捉市场波段机会的工具,进出比较频繁。
一位负责机构部的副总经理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感受。
“海外的保险机构是长线资金,但国内的保险资金都是短线资金,一两个月就会调整一次组合。对基金公司而言,这笔资金并没有撤离。但他们会在公司内部的不同类型基金之间进行转换。”这位机构部副总经理介绍。
对险资而言,结合指数不定期进行波段操作目的是实现收益最大化。但对指数和股票型基金经理而言,这种频繁进出会对投资操作造成强烈的“扰动”。
“市场上涨时,保险机构大笔申购,指数基金经理被逼着追涨去配成份股。但市场掉头向下,他们又大笔赎回,基金经理就得减持股票,这会加速指数的下跌。”一家基金公司量化投资部总经理直言,险资频繁进出会导致基金的跟踪误差加大。
保险机构频繁进出带来的流动性冲击,对股票型基金的影响更大。
“保险机构配的主要是成长主题的基金,这类基金的重仓股是中小板和创业板为主,市值不大,流动性不如蓝筹股。一旦有赎回,就只能把股价往下砸。”上海一家基金公司股票型基金经理表示。
基于险资波段操作对投资带来的干扰,有些基金公司明确限制险资投资某些专门投资小股票的基金。
“我们一位基金经理喜欢投资创业板股票,基金的净值波动比较大,弹性很强。保险机构很喜欢拿这只基金来做波段,但基金经理受不了。现在我们是执行限购措施,每户的申购上限是500万元。”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直言,这一条款就是拒绝保险资金申购该基金。(
- 华泰保险试水险资第三方管 理谨慎开展另类投资(2014-05-09)
- 传三家险资涉嫌老鼠仓 公募收缴基金经理护照(2014-05-07)
- 险资野蛮圈地:财务平衡是关键 前10年不会赚钱(2014-05-06)
- 8万亿险资再松绑 可据情况调整资金投资比例(2014-04-21)
- 险资持股激增34% 增持46家公司青睐四行业(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