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医疗骗保黑链条致医保金失血 人死了卡还在刷

http://www.e23.cn2014-05-11华夏时报

    摘  要:搭患者的“车”,揩医保的“油”,随着各地打击医保违规行动的开展,医保资金“失血”问题愈发凸显。

 

  搭患者的“车”,揩医保的“油”,随着各地打击医保违规行动的开展,医保资金“失血”问题愈发凸显。

  近日,不断有消息爆出,各地不合理支出的医保金额屡创新高:太原29家省级医院违规使用医保资金2000多万元,北京12家定点医疗机构存在不合理收费、过度服务、分解住院等医保违规行为。

  而这或许还只是冰山的一角。有专家对记者估计,医保违规金额已占总额的20%-30%。

  “医保不合理支出简单来说就是骗保,主体无外乎参保人和医疗机构,前者涉及的额度较小,同时越来越难操作;后者涉及的金额和危害最大,且愈演愈烈。”5月8日,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骗保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一是利益驱使,因为目前除了三甲医院外,其他各类医院的经营情况都相对较差;二是监管力量薄弱,致使医保监管大都流于形式。

  医保黑洞

  一边是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一边却是医保资金被不断地套取。

  “花样很多,医院大都是通过小病大治、挂床住院、开大处方等手段进行骗保;参保人大都是采用出借社保卡、跨院重复开药、用自己的社保卡为亲戚朋友开药和倒卖医保药品等几种常见形式。”中国人保战略规划部一位专家5月8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医生诊疗过程中,医患信息严重不对称,比如,医生说开什么药就是什么药,而这药既可以成为治病救人的良药,也可以成为变相收费的工具。

  而同样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多地均出现过人死了,医保卡却还在继续产生刷卡记录的情况。记者了解到,套取医保资金的问题已由民营医院向公立医院蔓延,且愈演愈烈,尤其是一些镇级卫生院。

  一位不愿具名的乡村医生告诉记者,为了套取医保资金,部分地方的卫生院甚至一直延续“小病住院治、无病也住院”的方式,前者虽然以住院形式进行收治,但实际仅是输些液甚至直接拿药回家,后者则是租用当地人的医保卡直接通过“假住院”骗保。

  尽管如此,目前并没有任何具体数字可以说明我国的医保基金到底有多少被违规使用,记者通过采访获悉,医疗保险基金违规金额占基金总额20%-30%的说法已算保守。

  而骗保不光造成医保资金失血,更严重的是导致真正的患者无法就医。

  据了解,现在,很多医院都会通过电脑系统直接控制药品开出的数量,但实际上,医保的相关法规并没有对患者每次开药的量和金额作出规定,这种限定仅是为了控制参保人骗保,却无形中对一些慢性病、老年病等特殊群体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同时,为了减少骗保行为发生,医保部门对大医院实行总额控制下的按项目付费,也就是对每年医院使用的医保总金额有所规定;结果却是,每到年底接近这个限额时,各大医院纷纷收紧开药数量和金额,最终出现医院相互推诿患者的现象。

  谁在让医保失血?

  面对屡创新高的骗保额度,人们不禁会问,骗保怎会如此容易?

  “利益驱使和监管薄弱是两大原因。”唐钧称,大家一直强调医院的公益性,但却一直在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也就是说,医院需要自负盈亏,财政的拨款占很小的部分,这使得医院不得不想各种办法增加收入,而这正是问题的根本;同时,我国医保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医保经办机构人员非常稀缺,配比严重失调,最终导致监管不到位。

据记者了解,先进国家医保采取的是实时监控,不仅每笔报销要回访患者,而且每张处方、每次住院都要被分析,只要发现有问题,从医院到医生都需对此处方进行解释,如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