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餐费发票开成“办公用品” 公款消费穿上隐身衣

http://www.e23.cn2014-05-15人民日报

    摘  要:小小一张发票,写明的是消费金额、时间、地点和单位,然而很多时候背后却藏着不明不白的公款私用现象。近期,一些地方纪委将整风肃纪的目光聚焦在公款消费发票上:辽宁省纪委督察组在朝阳市多家酒楼发现多张疑似公款消费的发票,北京市纪委通报“五一”期间共发现相关单位在“顺峰”“净雅”等高档餐厅消费的发票30余张……

  小小一张发票,写明的是消费金额、时间、地点和单位,然而很多时候背后却藏着不明不白的公款私用现象。近期,一些地方纪委将整风肃纪的目光聚焦在公款消费发票上:辽宁省纪委督察组在朝阳市多家酒楼发现多张疑似公款消费的发票,北京市纪委通报“五一”期间共发现相关单位在“顺峰”“净雅”等高档餐厅消费的发票30余张……

  中央禁令下,发票如何“变形”?一张发票背后隐藏了多少潜规则?

  开发票花样多,公款消费巧立名目

  自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出台以来,公款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遏制。

  然而,记者通过采访和实地走访发现,当前在发票上做文章、利用发票进行公款消费的公职人员、国企管理人员仍不在少数,发票也上演了一幕幕“变形记”:

  “变形”一:巧立名目。一些单位或个人消费的款项不能通过财务制度报销,于是采用开具礼品、食品、耗材等类型发票的方式报销。

  在北京一家大型商场的售卡处,当记者询问开什么类型发票最多时,工作人员说:“每家单位的需求不一样,客人要求开什么就开什么,只要商场有卖的。”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罗猛介绍,一些餐饮单位还会与一些小的办公用品公司、文具店“合作”,以稍高于营业税的金额购买办公用品发票提供给客户。据他们办案发现,少数高端会所甚至直接注册几个“皮包公司”,专门用作开发票。

  “变形”二:化整为零。据一位公务员透露,当消费金额过大时,为了避免引人注意或被认为超标准消费,通常会采取开具多张小额发票的方式进行报销。而为客户分割大额发票也成了部分餐饮业主招徕生意和少数行政事业单位逃避监管的奇招妙术。

  今年“五一”期间,记者探访北京市怀柔区多家“农家乐”,发现生意十分火爆,一位“农家乐”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可以开具多张面额低于1000元的发票,有的单位集体组织活动,就是冲着这来的。

  “变形”三:空手套白狼。发票是单位采购报销的唯一凭证,但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开单位想要的发票。于是,专门收集倒卖发票的“职业”应运而生。据了解,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报销的需要,专门向“黄牛党”购买各种各样的发票,然后利用这些“虚假发票”套取现金。

  “办公用品”:没人愿意捅破的窗户纸

  “以前请外单位吃饭,只要不是太越格,拿着发票都能报。现在公务接待管得严,还要写清楚吃什么、请谁吃、在哪吃,不然不让报,想想干脆自己掏腰包拉倒。”北京西城区一家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说。

  尽管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力度空前,然而一些受访的基层干部表示,这些禁令往往只对单位中层以下的干部管用,一些单位“一把手”的公务消费报销仍有“门道”。

  华北地区某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小李深受领导信任,每次领导出门都带着他。小李说:“其实领导们在哪吃饭都不重要,领导外出消费的开销,最终都以办公用品名义入账。”

  去年以来,一些部门、单位餐费都大幅下降,财政预算却没有明显减少,那么节省的钱都去哪了?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其实他们很多情况下都是将餐费报销成了办公用品,这层窗户纸大家都不愿意捅破。

严格意义上讲,办公用品主要是指纸张、打印机、耗材等。小李说:“但是办公用品的消耗查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每个单位、部门对于办公用品的消费根本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作者:涂铭 周慧敏 王昆 周婷玉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