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支付宝备付金收益秘密 8000万利息是否该归消费者?

http://www.e23.cn2014-06-04中国经济周刊

    摘  要:这样的网购场景早已屡见不鲜,背后天量资金的流动却寂静无声。明星公司支付宝近日忽然宣布“移情”建设银行,它与工商银行的一段前尘往事中,“备付金”成了话题聚焦。

行情况并不理想,因为要拿到‘支付业务许可证’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从行业角度看,牌照资源本身还具有稀缺性,对于没有取得牌照的支付机构,央行没办法监控客户备付金的存放和使用。”陆楠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据他分析,有些机构就是挪用了账户上的沉淀资金,拿去投资炒股、炒房,或者进行民间借贷,这些机构对交易款项有直接的支配权,并不服从监管和银行的介入,非法使用往来资金,备付金的产生过程相当于变相揽储,也就成了“影子银行系”的一部分。

  记者获悉,截至2013年12月,国内共有25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取得牌照,仍有大量第三方支付企业游离于央行监管范围之外。

  “像支付宝、财付通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银联类电子支付平台和地方国资类,这些基本都是拿到牌照的。”一位在上海一家支付机构深耕7年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另外还有大量独立第三方支付运营商和发行预付费卡类的公司,其中有大牌公司,也滋生出大量监管漏网的‘野鸡’公司,其中的沉淀资金风险敞口可想而知。”

  即使是拿到牌照的支付机构,也被认为未必就一定能够有效监管。据记者了解,目前大部分备付金在银行所开的管理账户属于集合账户性质,并没有针对具体客户的明细分类账,也无法核实查证每笔交易的真实性,存在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伪造交易等手段擅自挪用沉淀资金的风险。

  “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更多是依赖机构材料的申报和备案,必要的时候结合现场检查,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管系统来对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两方的资金信息进行校验核对,缺乏动态监管能力,第三方支付机构系统的安全性和备付金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检验工作也还不够高。”陆楠如是分析。

  宏观层面,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还曾发布《2012年中国的影子银行系统研究报告》,警示了沉淀资金无限制进入社会经济领域的潜在风险,包括期限错配、信用违约风险、通过资产负债表外融资引发的中国广义货币M2的波动等。

  消息者无缘备付金利息分配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针对支付行业已经制定过5部政策规范,但梳理后可知,对于备付金利息归属的难题看似已经定调,实则依旧模棱两可。虽然在2011年版的《征求意见稿》中,备付金利息已经明确定下支付机构九成、存管银行一成的分配比例,但2013年《办法》发布后,央行却不动声色地删除了这一条,似乎别有深意。

  事实上,关于备付金利息的分割一直是支付机构、银行业关于客户备付金处理的关键之一,关于分配比例的制定争议至今。

  银行与支付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银行间对备付金资源的争夺,都让这场隐藏在天量网购数据背后的暗战颇具看头。此番支付宝与两大行之间的八卦故事就是力证:早在2011年6月,支付宝就选择了工行作为唯一的备付金存管银行,“恋情”期满三年之际,突然与建行“私下定情”,传言银行间也经过了一番拼抢备付金资源的明争暗斗。

  在央行财会部任职的杨春(化名)眼中,银行对备付金的追逐主要出于流动性考虑,“银行可以通过持有备付金来满足各种日常支付需要和预防需要,增强银行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如果持有的备付金过少,贷款的突发需求与资金供给的波动可能会迫使银行以高于理想价格的水平来购买资金,影响它的盈利水平。”

不过,在关于天量利息的归属讨论中,另一个利益相关方却似乎在央行的规范中提前出局——作为资金原始来源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