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骗贷风波追踪:德诚矿业为始作俑者
摘 要:端午节前后,青岛港调查贸易融资骗贷的消息,在大宗商品市场上掀起了新一轮风波。
公司分析师坦言。
“不过,从去年开始,涉及大宗商品的贸易融资整顿排查的力度就已加大,我们所接触的外资银行在这方面的操作比较规范,银行本身相当重视风险的防范以及监管变动的方向。”该分析师指出。
自2009年起,一些钢贸企业便通过虚假注资担保公司,以抵押质押、重复抵押、互保联保的方式,大量套取银行贷款。这些企业在骗取银行贷款之后,又变身为投资公司,将所得资金投向房地产、股票、期货,甚至高利贷等高风险行业。
“和钢材贸易市场的巨大融资规模相比,以同类手法操作的铜铝重复质押骗贷只是个别现象,不太可能大规模、长时间、连续性操作。因为整个操作涉及很多环节,而且现在银行普遍对大宗商品相关融资的风险控制比较严格,一般在放贷前都会审查该批货物是否已经存在抵押。”某中型民营贸易商表示。
铁矿石融资求“托盘”
此外,多个消息源向记者确认,目前青岛港的调查主要是针对该批涉案货物,实行封库进行检查,其他铜、铝、铁矿石等出货则都正常进行。
“被检查的货物集中在青岛港集团大港分公司。目前并不存在港口暂停铁矿石出货的情况,其他散货的出口也照常进行。”某期货公司人士表示。
青岛港集团6月3日在官方微博表示,虽然青岛港调查库存之事属实,但并未影响到港内货物的出港运输。5月31日-6月2日,青岛港进出港船舶184艘,其中大型矿石船4艘。全港货物疏运147万吨,其中铁路、公路、转水三路并举完成矿石疏运73.6万吨。
根据我的钢铁网统计显示,作为中国第三大的铁矿石进口港,青岛港截至5月30日铁矿石总库存高达1596万吨。这次事件同时也引发一些市场人士担忧铁矿石是否存在同类的重复质押融资骗贷的情况。
“即使有融资骗贷情况,量也十分有限,因此铁矿石的现货市场流动性远不如铜,且仓储运输成本高、不易保存,单价还低。因此,对于单纯赚取利差、汇差盈利的贸易融资商而言,铁矿石并非良好的运作标的。”上述国有大型贸易企业负责人透露。
实际上,铁矿石更为普遍的套利是通过贸易融资的手段,目前整个银行对进口铁矿石融资的贷款规模在200亿元左右,以国有五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由于近期进口矿价格下滑明显,已经造成一些企业因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而通过实力较好的国有钢厂或贸易商进行“托盘”,力防出现违约。
“通常这些企业都是一些中型民营企业,因为最近矿价跌得厉害,出货不容易,于是他们把这些货物转给一些大型的国有钢厂,获得部分货款,并通常约定1-3个月后以协定价格买回该批货物。对这些钢厂来说,除了可以赚取一定利润外,还可以做大贸易收入和现金流水,更容易从银行获得融资。”该负责人指出。
自从年初以来,港口铁矿石库存节节攀高。据联合金属网5月30日的统计,全国34个港口铁矿石库存高达1.13亿吨,较上月末上涨598万吨,刷新历史记录。同时,铁矿石价格持续下跌,至6月2日进口铁矿石价格从年初的134.75美元/干吨已跌至91.75美元/干吨,跌幅近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