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泰人寿加速亏损至5亿 数度增资难解困局
摘 要:作为一家成立了7年的险企,信泰人寿2013年仍然巨亏了近5亿元,在100多家险企中净利润排名倒数第五,并因偿付能力不足被保监会勒令自2014年3月起停止开展新业务
作为一家成立了7年的险企,信泰人寿2013年仍然巨亏了近5亿元,在100多家险企中净利润排名倒数第五,并因偿付能力不足被保监会勒令自2014年3月起停止开展新业务
刚公布的财报显示,成立7年的信泰人寿,去年再次陷入亏损泥潭。2013年巨亏4.8亿元,在国内100多家保险公司中净利润排名倒数第五。
面对持续亏损,信泰人寿办公室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公司成立刚刚7年,符合寿险盈利时间的定律。最近两年由于新业务开展,保费增长迅速,业务支出大增,利润亏损得厉害。
对于险企赖以生存的资本金,信泰人寿一直处于资金链紧张的局面。虽然经过数次增资,但由于增资之路艰难,2014年偿付能力仍出现不足,被保监会处罚。
“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地洽谈增资事宜。”上述负责人透露。
已连续5年亏损
信泰人寿的亏损正呈加速趋势。公开资料显示,信泰人寿2009年到2013年五年间持续亏损,2009年就亏损2.1亿元,2010年下降为1.6亿元,不过到了2011年亏损又达1.9亿元,2012年继续上升到2.17亿元,2013年亏损额度急升至4.8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的保费收入也在增长。2012年原保费规模仅有20亿元,到2013年,原保费规模上升到28.6亿元。年度承保总规模保费也跃上100亿元平台,增长幅度高达123.6%。
保费在增长,亏损也在加剧,如此反常的现象背后是否存在某种合理性?
信泰人寿办公室相关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寿险产品长期性、经济原理复杂性、以及严格的监管要求等特点,使得寿险产品利润模式和一般企业存在很大区别。在正常情况下,寿险产品在前期都是亏损的。因此,新单保费收入越多,反而导致亏损增大。
该人士称,寿险公司利润曲线呈凹型,即开业前期亏损,并在一定年限内逐步扩大,3-5年左右为亏损最严重时期;之后亏损逐渐下降,并在7-8年左右进入盈利期。一旦进入盈利期,利润将呈现较快增长。盈亏平衡年(即累计利润打平)将出现在第10年左右。
“当然,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各公司资本金、产品结构、机构发展规模、费用、投资水平等不同,有些公司会提前盈利,有些公司会延后盈利。”上述人士补充道。
增资不顺资金链紧张
连年的亏损,也让信泰人寿寻求增资的愿望越发迫切。但从过往的资料来看,信泰人寿的增资之路也非常不顺。
2007年5月18日,信泰人寿成立,由大型国有化工企业巨化集团公司、浙江永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发起人创立。最初注册资本3.5亿元,但这些资金远远不够一家险企的发展需要。
2008年初,信泰人寿董事会通过了一条继续增资决议,保守估计首批将至少增至5亿元,以满足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的最低资本金的要求。
但由于金融危机,主要以浙商为主的股东们没有办法增资。2009年,深陷困境的公司股东们甚至转手股权。
为了发展,信泰人寿曾一度想自力更生,发起员工持股计划,但未获得通过。几经周折,直到2009年底信泰人寿才迎来一次增资。当年11月23日,信泰人寿增资2.13亿,注册资本金增加到5.63亿元。2010年初,再次增资,不过金额比较少,仅0.46亿元。有媒体评论,这个数字在依靠长期大量资本金投入的保险企业中,显得颇为寒酸。
之后不久,信泰人寿引入了外资股东,进行了2010年的第二次增资。4月初,保监会批复,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认购信泰人寿增发的0.45亿股,信泰人寿的注册资本也因此增至6.55亿元,股东变成了14家,但其中最初的发起股东只剩了7家。
增发外资股后的5个月,当年9月7日,信泰人寿再次增资,这一次的增资额接近5个亿,
- 连云港农商行不良率26.76% 信泰人寿入股成疑(2014-06-06)
- 信泰人寿等四险企被暂停增设分支机构(2013-11-13)
- 信泰人寿万能险疑存猫腻 暗提新客户结算利率(201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