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扎堆P2P 盛宴还是剩宴
摘 要:在互联网金融快速膨胀的今天,传统商业银行越来越感受到互联网大潮的冲击。在危机感的驱使下,商业银行转身拥抱互联网时代,如今战火已经从移动支付、电商平台、银行系“宝宝”产品蔓延到P2P领域。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膨胀的今天,传统商业银行越来越感受到互联网大潮的冲击。在危机感的驱使下,商业银行转身拥抱互联网时代,如今战火已经从移动支付、电商平台、银行系“宝宝”产品蔓延到P2P领域。目前,已经有5家银行介入P2P市场,企图在草根P2P阵营中杀出一条血路,对于银行来说,扎堆P2P究竟是“盛宴”还是“剩宴”?
银行系涉足P2P
涉足P2P是让众多投资者又心动又忌惮的游戏。动辄10%、20%的高收益率,让许多人难以抗拒,而去年以来,P2P平台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涉嫌诈骗的风波不断,让蓬勃发展的P2P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正在此时,正规金融军的大举介入搅乱了P2P平台一池静水。
目前已经有5家银行涉足了P2P领域,包括平安集团出资打造的陆金所、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和陕西金融控股集团推出的金开贷、招商银行的小企业e家、民生银行的民生易贷和包商银行的小马bank。另外,国开金融(国家开发银行全资子公司)还与江苏金农公司联合推出了一个互联网投融资平台开鑫贷。
据业内人士介绍,现有的银行系P2P平台分为三种模式:一是银行自建P2P平台,如招行的小企业e家、包商银行的小马bank;二是由子公司投资入股新建独立的P2P公司,如国开金融设立的开鑫贷;三是银行所在集团设立的独立P2P公司,如平安集团的陆金所。
据北京商报记者梳理,银行系P2P平台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在8%以下,其中,民生易贷平台发布的项目预期年化收益在5.7%-6%;招行的小企业e家目前项目收益率普遍在5.5%-5.8%;包商银行的小马bank项目相对较高,但其预期年化收益率也不过为7.5%。而其他草根P2P平台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平均在18%左右,甚至有些高达42%。
收益率虽低难挡投资者热情
虽然银行在P2P领域算是初来乍到,收益率也表现平平,但凭借着强大的信誉实力,银行系P2P产品往往能获得市场追捧。
7月29日,包商银行的小马bank千里马投资项目累计投标突破1000万元。自6月18日正式上线以来,小马bank用户量不断增加,关注度不断提高,用户投资金额持续攀升。
民生易贷上线的一款总额为1000万元的产品“如意3号”,在4分钟内就宣告售罄。民生易贷客服更表示,“最新推出的三款‘满溢1号·薛蟠烤串’产品上线仅两三分钟就会被抢购一空。客户若想进行投资,必须要时刻关注官方网站或微信平台的通知,一旦晚了就很可能失去投资的机会”。
其他银行版P2P网贷平台,如招行的小企业e家和陆金所发行的产品基本上都在数小时内完成募集。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银行系P2P的收益不高,但相比多数草根网贷平台,银行最大的优势无疑是其风险控制。现在P2P市场跑路风波不断,银行的信用当然更有保障。例如,陆金所背靠着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由于有平安集团的信用背书,陆金所的项目自推出便引人瞩目,更重要的是由于担保机制的介入,陆金所打出“100%本息保障”口号,从而开始被普通投资者了解并接受。招行的小企业e家在推出之初也打出了“本息安全”的招牌。
P2P:盛宴还是剩宴
在多数人眼中,商业银行当属金融机构中的“高富帅”,数据显示,上市银行2013年净利润总额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8%,在2513家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中占据半壁江山。那么,“高富帅”们为何扎堆草根P2P领域?
事实上,经历了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产品的落后尴尬之后,传统银行早就对快速膨胀的P2P市场有所顾忌。招行原行长马蔚华去年9月就曾表示,
- 北京第三家P2P跑路 10月网贷平台或现倒闭潮(2014-08-04)
- P2P"本息保障"涉违规宣传 担保公司不是"救世主"(2014-07-24)
- 东方创投案一审宣判 P2P自融被判非法吸存(2014-07-24)
- 部分平台试水“去担保”P2P多种增信模式或将并存(2014-07-23)
- P2P加入“宝宝”混战 “团团赚”收益率超余额宝(201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