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P2P公司利空逼近 联想斥资10亿进军P2P

http://www.e23.cn2014-09-02理财周报

    摘  要:目前,共有运营P2P平台1283家。今年上半年成交金额接近1000亿元,预计全年累计成交额将超过3000亿元。利空逼近,红岭创投1亿坏账创纪录,监管条例出台在即宜信债权转让模式首当其冲。

  目前,共有运营P2P平台1283家。今年上半年成交金额接近1000亿元,预计全年累计成交额将超过3000亿元。利空逼近,红岭创投1亿坏账创纪录,监管条例出台在即宜信债权转让模式首当其冲。

  P2P,一个野蛮生长的草莽江湖,似有重演当年团购行业“千团大战”之势。但其真实写照确实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网贷始祖美国Lending Club在美提交上市申请书,估值高达40亿美金,另一边是中国P2P行业卷款跑路的络绎不绝,红岭创投爆出1亿坏账已创出P2P纪录。从2009年的萌芽状态,到如今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的各种P2P平台,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潜藏着巨大的未知风险。

  根据P2P行业门户网“网贷之家”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共有运营P2P平台1283家。仅今年7月,新上线的P2P网贷平台就达99家,平均每天3家。另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交金额接近1000亿元,接近2013年全年成交金额。预计到2014年年底行业月成交额会超过300亿元,全年累计成交额将超过3000亿元。

  一哄而上的背后是频繁的跑路倒闭,据公开资料显示,至今跑路的P2P平台已达164家。原因主要由于行业目前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

  但这种状态即将被打破,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监管政策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出台。

  如此,P2P行业的关键词就集中在:“禁止债权模式”和“去担保化”。

  风投眼中的香饽饽

  嗅觉敏锐的风投从来不会缺席有利可图的盛宴。

  2010年,成立于2006年的宜信就获得了凯鹏华盈500万美元的投资。一年后,凯鹏华盈、IDG资本、摩根士丹利联合参投宜信A轮融资,金额高达3000万美元。此后国内风投进入谨慎考察P2P行业的发展期,从2013年开始,风投开始逐步布局P2P行业,2014年进入一个投资火热期。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10家P2P网贷平台受到风投的青睐,获得了近20亿元的融资,目前预计已经有30家左右平台变为风投猎物。

  近日,一则联想将斥资10亿元进军P2P行业的消息不胫而走,据知情人士透露,联想已与国内某知名P2P网贷平台达成战略投资意向,预计投资将超过10亿元,合同有望在9月份正式签署,不过具体占股比例尚未敲定。值得一提的是,联想并不是唯一入资该平台的投资方,该平台计划融资13亿元,其中90%来自联想。若属实,该投资则为迄今最大的一笔对P2P行业的投资。

  此前,红杉、软银、光速安振、盛大等知名风投已经布局P2P行业,甚至券商广发证券[0.88% 资金 研报]和投哪网也达成战略合作。上市公司也毫不示弱,纷纷进军P2P行业。

  一时间,似乎P2P行业风光无二。

  但风光的背后是出乎意料的大利空,典型体现在听到麻木的卷款跑路。

  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指出,今年以来,每月新增的P2P平台数量,低于去年,不过,整体数量仍在增加。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每月问题平台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预计今年年底还将有很多平台倒闭。

  而什么样的平台不容易跑路?信而富CEO王征宇指出两个特点:一是背后已经获得风投的P2P公司;二是上线时间较长的公司。

  “基本上跑路的平台上线的时间都不长,收益率比较高,标的不多,透明度不高。”中国电子[1.68%]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钱海利这样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如果说卷款跑路已经不是P2P行业的新闻,那么陡然出现1亿元的坏账还是让整个业界倒抽一口冷气。

  8月28日,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在其社区发帖称,“利空来了,慢慢消化吧”。其官方发布的消息称,本次事件“涉及借款本金总额1亿元,因为案情复杂,已经在广州经侦报案,同时在深圳福田法院立案。因为抵押物处理需要很长时间,全部到期借款将由红岭创投提前垫付。”

  而这突如其来的1亿元坏账似乎给燥热的P2P行业泼了一盆冷水。据悉,红岭创投的一亿元坏账涉及投资人数4567人,人均投资金额为2.19万元。但也再次敲醒了P2P行业风控的警钟。

  债权模式或被禁

  监管政策正如悬在P2P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落地之日迟迟未知,落地之后的结果却可想而知:正式拉开行业洗牌大幕。

  此前,银监会官员在各种公开场合也表明了P2P监管的四道底线:一是要明确平台的中介性质;二是要明确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三是不得将归集资金搞资金池;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由于线下的债权转让存在信息不透明、资金使用不规范甚至被挪用等风险,监管层对这一模式存在不少担忧,而正在酝酿中、即将出台的P2P监管条例可能终结这一模式。

  若终结债权转让模式,受冲击最大的当属行业龙头宜信,此前宜信被市场质疑最大的就是“非法集资”或“资金池”,根源就在于其债券转让模式。

  该模式的一般流程为:平台在线下寻找借款人,对其进行评估,通过后推荐给专业放款人(专业放款人均为自然人,通常是平台的实际控制人);专业放款人向借款人放款,取得债券,然后把债权转让给投资人(投资人也多通过线下途径开发),投资人获得债权带来的利息收入。

  唐宁此前曾解释称,之所以会有这种模式,是因为当时科技发展不够,没有电子签名的应用技术,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债权转让的模式。而目前宜信完全可以做到点对点让借贷双方直接签约,这样点对点直接签约的模式已经占了宜信借贷平台业务的近50%,并且比重还在不断上升。

  信而富CEO王征宇则认为采用债权转让模式是因为平台操作起来相对简单,监管层所要禁止的债权转让模式的实质是因为这种模式要么做的是资金池,要么就是证券化。

  理财周报记者致电宜信,宜信方面表示并没有听说监管层要禁止债权转让模式之事:“我们希望P2P监管办法尽快出台,为行业规范发展创造更加有益的环境。除了债权转让模式以外,我们还提供点对点直接签约以及单一信托服务,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合法合规的。”宜信对外负责人这样告诉理财周报(http://www.lczb.net)记者。

  目前,国内排名靠前的几个债权转让模式的平台除了宜信之外,还有冠群驰骋、中融民信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作者:王小莓   网络编辑:陈淑贞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