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很霸王:亏了客户买单 超额收益独吞
摘 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被“潜规则”了,你知道吗?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往往强调不保证收益甚至不对本金负责,同时却“规定”若理财产品收益超预期,则直接计入自身管理费。超额收益被银行“独吞”,投资亏损则客户“买单”,实属霸王条款。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被“潜规则”了,你知道吗?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往往强调不保证收益甚至不对本金负责,同时却“规定”若理财产品收益超预期,则直接计入自身管理费。超额收益被银行“独吞”,投资亏损则客户“买单”,实属霸王条款。
“第一次购买银行理财,每个环节自然十分上心”。凌先生到某国有银行做银行理财投资,在查阅理财产品说明书时,有一条款引起了他质疑:按规定“理财资产运作超过最高年化收益率的部分全部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而在“投资风险”项,银行则强调“对本理财产品的本金和收益不提供保证承诺”。“这种‘超额收益归银行,投资亏损则自认’的规定十分霸道,实在难以接受”。
“银行先给客户设定一个所谓的‘预期收益率’,再‘看情况’给客户实际收益率”,“所谓的理财产品管理费也只是一个由头”,事实上,“客户获得的实际收益率多少,完全是由银行掌控”,换句话说,如果客户没有获得预期收益率,说明银行在根据市场行情维护自身收益,或者是银行拉大了自身获利空间,“理财产品收益率仅是银行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总之,“‘稳赚’的不是客户,而是银行,并且只多赚,不少赚”。
超额收益归银行是银行利用“霸王条款”大赚中间收入的表现。如果银行想拿走本属于客户的超额收益,那么,银行最起码该对客户理财产品进行保本,并建议称“‘没收’了超额收益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尽量避免买这种产品。”
相关新闻
- 拆穿银行理财不为人知的隐性暴利(2014-09-18)
- 三节推高银行理财产品收益 超6%收益率产品重现(2014-09-11)
- 买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 你要掌握六大绝招(2014-09-04)
- 银行理财经理销售存误导 收益浮动推销却称保收益(2014-08-29)
- 信托兑付危机吓跑投资者 银行理财仍是市民“大众菜”(2014-08-26)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