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住房消费促楼市软着陆 2009年暴涨难再现
摘 要:时隔五年,“稳定住房消费”再度成为政策导向,对于调整中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意义深远。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稳定楼市的政策信号很明确,但不是市场过度刺激,楼市不会出现2009年那样的暴涨。
时隔五年,“稳定住房消费”再度成为政策导向,对于调整中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意义深远。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稳定楼市的政策信号很明确,但不是市场过度刺激,楼市不会出现2009年那样的暴涨。
伴随着政策的利好,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楼市出现积极变化,成交量强劲反弹,价格也在企稳,北京等城市二手房价格还出现微涨。预计四季度楼市销售有望好转,不过目前库存量仍然很大,“平价走量”仍是房企主要的销售策略。
楼市政策进一步宽松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稳定住房消费,加强保障房建设,放宽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等政策措施的提出,将极大地利好房地产行业。
今年以来全国楼市持续下行,对GDP的影响不言而喻。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动情况显示,除厦门环比价格持平外,其余69个城市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同比下降均超过10%,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4.6%。楼市的快速调整令地方财政承受较大压力。在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仅增长16.6%,较去年同期49.6%的增速大幅回落。
未来房地产政策环境有望进一步宽松。目前,央行[微博]和银监会已对楼市影响最为关键的房贷政策作出了调整,首套房认定大幅放松。接下来,在税收减免方面,税务部门有可能对存量房交易所需支付的营业税税率政策进行调整。各个地方也可能继续根据本地实际出台稳定楼市的政策。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说,“稳定住房消费,重点在于提振刚需和改善型的住房消费。”
一二线城市成交量强劲反弹
近期,一系列救市政策出台导致购房者心理预期发生重大变化,观望者减少,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成交量大幅上升。
中国指数研究院[微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0月42个主要城市成交量达2416万平方米,比上月增长12.6%,创年内最高水平。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成交量全线上涨;25个二线代表城市中17个城市环比回升,南京、杭州等地增幅显著。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链家、我爱我家北京两大中介10月份的成交量环比9月都超过了一倍;10月份的二手房成交均价在2.9万元左右,环比9月上涨了1%。10月虽然有长假,但北京市二手房网签量依然达到了8923套,接近9月的9109套。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北京网签数据起码滞后15天以上,10月北京二手房市场实际签约量应该接近1.8万套,创年内新高。
10月份,上海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09.15万平方米,比上月上涨42.51%,创今年以来单月最高;成交均价为27541元/平方米,比上月下跌0.88%,比去年同期上涨10.04%。广州市新房成交量达78万平方米,环比涨44.6%;成交均价1.44万元/平方米,环比跌4.1%。深圳楼市量涨价跌,全市一手商品住宅累计成交44.9万平方米,比9月大涨超五成;成交均价22176元/平方米,环比跌8.34%,同比涨0.49%。
另据透明售房市场研究院统计,10月份杭州(含萧山、余杭)一手商品房成交1.28万套,创51个月以来月交易新高,一手商品房新增供应10290套,少于当月新建商品房签约总量,使得市区新建商品房库存在连续7个月一路上扬后首现回落,环比降幅1.48%,可售套数跌回14万套大关以内。
中国指数研究院报告指出,10月主要一二线城市楼市成交量纷纷强劲上涨,房贷新政以及此前二三线城市纷纷取消限购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作为传统的楼市销售旺季,10月各地楼市供应量都普遍较大,这也促成了成交量的攀升。
房企四季度销售好转
- 楼市调控松绑有后招 二手房交易营业税有望调整(2014-10-20)
- 楼市"松绑潮"背后:多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高于80%(2014-09-29)
- 楼市低迷影响地方财政 房企用银行贷款向政府缴税(2014-09-29)
- 楼市“限购令”快速扩容 将覆盖逾30个城市(2014-06-21)
- 北京楼市成交大幅下挫 业内预计实质性降价将来临(201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