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前三季亏54亿再成亏损王 改革或打上葛式烙印
摘 要:继半年报因净利润亏损41.23亿元而成为“亏损王”之后,中国铝业三季度再次戴上了“亏损王”的帽子。而在三季报公布之前,10月20日下午,中铝公司专门召开会议,经中组部宣布,由成都市长葛红林担任董事长、党组书记,原董事长熊维平另有任用。据内部消息,熊维平下一步的去向将是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继半年报因净利润亏损41.23亿元而成为“亏损王”之后,中国铝业三季度再次戴上了“亏损王”的帽子。而在三季报公布之前,10月20日下午,中铝公司专门召开会议,经中组部宣布,由成都市长葛红林担任董事长、党组书记,原董事长熊维平另有任用。据内部消息,熊维平下一步的去向将是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熊维平虽然对中铝知根知底,但超大型国企存在各种问题,在这五年中,市场低迷让这些问题如水落石出,不是他一个人能解决的。”一位接近中铝高层的人士表示。而市场更为关心的是,换帅后的中铝何时才能摘掉“亏损王”的帽子。
“熊式风格”治下的五年
熊维平对中铝的感情可谓深厚。早在2000年中铝公司筹备期间,熊维平就是筹备组成员。在中铝公司成立之后,熊维平担任中铝公司副总经理长达5年之久。
随后,这名中国有色行业的“老人”成了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兼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总经理。在香港工作的3年,培养了熊维平开阔的国际视野,这也为熊维平后来掌门中铝公司打下了国际烙印。
2009年2月,熊维平重回中铝公司,出任中铝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总经理。重回中铝公司时,熊维平提出了中铝公司的新布局:不再单一依靠铝业务,而是要“担负起国有企业对国家的使命”。
随后的新闻就是到非洲采铁矿、进入秘鲁开发铜矿等等。然而,在这些“国际化”、“多元化”的产业布局背后,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一方面是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铝价断崖式跌入低谷,全面的产能过剩让铝市场复苏看似遥遥无期;另一方面是国内民营铝业快速成长,在电解铝方面,中铝的历史优势已经荡然无存,而沉重的包袱暴露无遗。最低谷时,中铝公司在2012年亏损80多亿元。尽管2013年扭亏,但一半功劳却来自资产处置。
用熊维平自己的话说,没有赶上好时机,对市场无可奈何。
熊维平从2010年开始在中铝内部实施转型:用市场化选聘企业一把手;除了对资源和军工材料重点保证,其他竞争性行业企业项目尝试推到市场上,部分竞争性领域尝试多元化。
虽然今年上半年熊维平曾表示,中铝全面市场化改革正在进行中,同时还在摸索混合制道路,“2015年,我们要全面扭亏”。然而,今年上半年中铝净利润亏损41.23亿元,同比下降561.02%,再次成为A股中报的“亏损王”。
三季报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铝实现营业收入1047.86亿元,同比减少14.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负54.12亿元;基本每股收益负0.4元,成为A股年内“亏损王”。对于再次巨亏,公司方面只表示,生产经营方面,公司严控各项成本费用开支,1-9月公司主导产品氧化铝和电解铝制造成本均同比下降约5%左右。
宝钢经验能否激活有色巨头
在从政之前,葛红林曾是中国最成功的钢铁企业——宝钢集团的掌门人。从葛红林的简历上看,他也是冶金系统的“老兵”。葛红林还曾长期在冶金系统任职,其中,1995年7月到1998年11月,担任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董事、副总裁,并兼上海五钢集团公司董事长,1998年11月到2001年10月,又担任上海宝钢集团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兼上海宝钢研究院院长。
宝钢是中国钢铁业现代化的样板,也是中国钢铁企业学习的楷模——在全行业持续亏损的时候,宝钢虽然盈利有限,但它并没有亏损。宝钢的成功,用业内人士的话说,源于宝钢是一个历史负担小、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钢铁企业。
尽管在交接会议上,葛红林作出三点承诺并未涉及具体的“业务宣言”,但其在宝钢的成功经历,让他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中铝公司的“救火队长”。
有专家认为,宝钢有今天的成功,来自于成立之初对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实践中的坚持,而葛红林深谙此道,相信这也是他接手中铝公司的原因。
- A股“亏损王”换帅 中铝困境考验继任者(2014-10-21)
- 中铝中远巨亏成A股熊大熊二 银行仍是最赚钱(2014-05-04)
- 中铝中远巨亏成A股熊大熊二 银行仍是最赚钱(2014-05-04)
- 央企中铝去年巨亏82亿职工兼职养家 民企净赚54亿(2013-12-09)
- 中铝副总李东光履新半年被查 上任前曾被举报(201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