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凶猛”入市 “最大金主”拥抱A股
摘 要:“小张啊,下一期那个理财产品我就不继续买了,和几个朋友商量好了,留着钱准备一块儿打新股呢。”还没等对方反应过来,投资者许阿姨挂断了电话,电话那头是她熟悉的银行理财客户经理。此时此刻的许阿姨,心里正紧锣密鼓地盘算着其他几笔银行理财产品的钱什么时候到期、打新股之前能凑到多少……
和估值方面,A股市场在经济环境转型和政策推动的合力下,正面临新的影响因子的冲击。沪港通等机制有望发挥对大盘蓝筹估值进行纠偏的作用,大量资金择机入市则会帮助场内资金持续调整投资结构,强化市场信心,活跃股市交易。而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资金门槛降低,谨慎搭乘场内“大户”的投资顺风车,寻找风险暴露前的机会获利,也是个人投资者的选项之一。
银行股:风雨之后见彩虹
尽管下发初期曾一度引发市场热议,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将给银行股走势带来负面影响,但从一周多来A股银行板块实际表现看,市场对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反映明显更为理性。数据显示,《意见稿》出台至今,申万银行指数不跌反升,区间涨幅达到3.44%,虽然不及大盘5.71%同期走势,但依然落在正向区间内。短期内,市场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接受度还需经过一个从磨合到认可的过程,但总体上对银行盈利压力有限,而且随着新政推动无风险利率继续下行效果显现,包括银行股在内的大盘蓝筹股都将显著受益。分析人士认为,银行股机遇仍值得期待。
从整体走势看,银行板块上周调整较为剧烈,5日跌幅达到5.60%,显著跑输大盘0.02上涨表现;不仅如此,28个申万行业横向比较,银行股跌幅最大,并且与非银金融、计算机、采掘板块一道,为场内仅有的下跌板块。
个股方面,申万银行股上周亦全线尽墨,无一只股票区间涨幅为正值,其中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跌幅分别达到9.49%、9.00%、8.96%和8.28%;与之相对,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表现较好,但全周也分别下跌0.29%、3.60%和4.06%。
究其原因,此番银行股下跌并非受《意见稿》拖累,大盘阶段休整需求才是背后根源。一方面,从时间点看,《意见稿》出台时间为12月4日,至12月9日大盘盘中触及3091.32点新高,申万银行指数连续收阳,反而上周开始,随着大盘高位震荡,银行指数才陷入回调“泥沼”,前后存在较长时间差;另一方面,作为12月第一周A股领涨品种,银行股阶段涨幅高达13.89%,仅次于非银金融和采掘板块,多项技术指标显示其出现严重超买迹象,步入调整、为后市行情蓄势本就是指数运行的题中应有之意。因此,虽然银行股指数上周后半段连续下挫,但板块成交额亦同步走低,显示投资者惜筹情绪浓厚,对银行股行情仍抱有不小憧憬。
应该说,此次中国银监会推出《意见稿》的主要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解决理财业务中银行“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顽疾,推动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这也是为什么银监会在计划放宽理财产品直接投资固定收益产品(如交易所标准债券、资产支持证券)以及优先股的同时,却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实施更严格的要求,即要求银行去杠杆、降低渠道业务规模等。
对此,东莞证券认为,允许银行理财产品开展直接投资可以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缩减引资银行的渠道业务,并加速减少银行和信托、基金管理、证券公司的合作,由此可以加速盘活价值15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资产。分析人士认为,15万亿元理财资金的去处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从量能上分析,其已经占到39.85万亿A股总市值的37.64%,即便其中只有一部分流入A股,都将为市场带来丰沛的流动性“活水”,从而带动股指再度上攻;而且从心理因素而言,这还有助于消除市场对增量资金的担忧,进一步提升投资者看多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稿》还要求预期收益率产品投资的“非标”要回表核算,并计提管理费收入的50%
- 谨防A股“疯牛”风险 杠杆炒股者或一夜破产(2014-12-10)
- 上周近60万新股民开户进场 创64个月新高(2014-12-10)
- 安邦保险A股投资路径:狂揽银行地产 目前持9家A股(2014-12-10)
- 9日超170只个股跌停 A股大跌暂别“3时代”(2014-12-10)
- A股时隔15年再现“5.19”行情 分析称牛市刚开始(201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