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2015年6大概率事件 券商业务牌照将放开
摘 要:毫无疑问,刚刚过去的2014年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是风云变幻的一年,即使猜到了开始,也很难猜中结局。随着各项排名座次的“落地”,一个崭新的2015年已经开始。在新的一年,银行、券商、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等六类金融机构会有哪些大概率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对相关金融机构带来何种冲击?听我们细细道来……
年四季度,中融基金以3561.72%的规模涨幅,由上季度的82名一跃至第46名;申万菱信基金凭借给力业绩迅速上位,由上季度165.95亿元规模增长至486.27亿元,涨幅达193.03%,排名上升16个位次至第27名。
新公司多来自信托及PE
据《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统计,2014年共有7家新基金公司成立,目前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95家。按此增长速度,2015年基金管理公司突破100家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其实,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即将诞生的新基金公司来自何方?
记者注意到,去年新成立的7家基金公司,有3家属于信托系:圆信永丰基金两大股东分别是厦门国际信托、永丰证券投资信托;嘉合基金和北信瑞丰则由信托公司主导,控股股东分别为中航信托和北京信托。在其之前,中融信托 、华润信托等均已有各自的基金公司。
去年一大变化是PE机构开始布局公募基金业,九泰基金和红土创新基金便是PE系公募,分别由深创投和昆吾九鼎投资控股。在其之后,同为PE的新沃资本和广东中科招商也都在申请设立基金公司。
此外,还有有两家属于券商系,分别是中金基金、创金合信基金,控股股东分别是中金公司、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不难发现,随着监管层政策逐渐松绑,基金公司门槛的降低,信托及PE已经成为资管行业不可忽视的竞争力量,纷纷涉足公募基金业。“信托及PE机构进入公募基金业务领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现有资源与能力。”北京一基金分析师对《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表示,信托机构和PE机构涉足公募领域,除了财务投资的需要,更多则是出于转型需要,布局大资管业务,特别看重基金子公司带来的业务扩展空间。
信托业
“八项责任”渐次落实
“通道”业务规模或萎缩
随着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增速放缓,风险逐步释放,“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新常态下,信托业2015年的“大概率事件”无疑都将围绕着“转型”铺开。
从监管层的角度来看,2014年,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在三季度末增至近13万亿元,意在为信托业转型铺路的监管政策也在2014年渐次落地。而2015年,监管的进一步升级预计仍会成为左右信托业全年发展的关键。
在2013年信托业年会上,监管机构对信托业的发展提出了“八项制度”,而在近日举行的2014年信托业年会上,监管机构继续提出“八项责任”,即受托责任、经纪责任、维权责任、核算责任、机构责任、股东责任、行业责任、监管责任。按照“八项制度”已在去年逐步建立起来的节奏,“八项责任”暗含监管层的监管理念,也将在2015年渐次落实。目前,“八项责任”中涉及的《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尽职指引》已由中国信托业协会拟定初稿,并在信托公司中讨论多次。此外,《信托公司评级与分类监管指引》,调整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标准的相关规定也在去年经过了多次讨论,包括上述几项政策在内的多项信托监管文件预计将会在今年逐步推出,并深刻影响信托业的发展路径。
除了监管的政策引导之外,从公司层面看,为了适应新环境,预计也会将增资扩股、调结构等在2015年进行到底。
2014年全年有24家信托公司增资和变更股权,其中有16家净增加资本290亿元。随着监管层为信托业定调“有多大资本做多大事”,信托公司增资潮预计将在2015年继续涌动。
而在调整业务结构方面,2015年信托业务变动最明显的或为“通道”类业务。由于去年底下发的《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中关于融资方认购保障基金
- 外汇局取消金融机构银行间汇市事前准入许可(2014-12-10)
- 金融机构反腐加码 一年六名银行高管落马(2014-09-15)
- 金融机构六一献礼创新不足:原有产品附加儿童概念(2014-05-29)
- 建行聊城分行承办聊城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会议(2014-05-13)
- 泰康人寿泰安中支被评为2013年度“A级金融机构”(201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