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万条银行卡信息只卖1.3万 谁泄露了我的个人信息
摘 要:一张银行卡包含多少信息?卡主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电话、家庭地址、工作单位、开户行……有一个群体的人能准确告诉你银行卡的任何一项个人信息。这个群体叫做“银行卡信息专卖”。如果有需要,他们还可以告诉你,卡主配偶或者其他亲密关系人的姓名、性别……
。
另一位信息卖家反应的情况差不多,对方说,旧卡信息一般是0.03元/条,杭州的新开卡(2014年6月后)信息要贵一些,平均为0.5元/条,部分银行的VIP客户如金卡、白金卡持卡人的信息则需要2元以上/条。他前后免费给记者发了7条银行卡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持卡人姓名、性别、手机号、身份证号以及家庭住址、开户银行等。
核实其中3条杭州本地的信息,除一个手机号码无法接通外,其他2位机主均对记者报出的共12项资料进行了核实,准确的资料为9项。
追问:
信息从哪里来?
谁在共享这些资料?
现实中,每条个人信息被提交给银行后,要经过支行、分行、信用卡中心等多个环节,经手人员众多。到底哪个环节把这些资料外泄,哪一家银行更容易泄露这些信息,几个公开报道过的案例或许能从侧面得到答案。
成都市武侯区法院2009年审理了一起案件,有3人在银行的ATM机门外,安装刷卡器和摄像装置,共窃取18条客户的银行卡加密信息资料。被告人构成窃取信用卡信息罪。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的通报称,2013年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某银行信用卡中心原职员曾将掌握的600余份客户信息出售。
部分和银行有合作关系的第三方也对这些资料十分渴盼。有媒体报道称,某银行上海分行因违规泄露3.2万客户信用信息给合作方—某信贷机构,而被央行上海分行行政处罚,勒令整改。
记者也从杭州多家银行的支行了解到,个人信息除了被开户银行使用外,还可能被用于和银行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或商户:比如某银行规定,持卡人需同意将信息披露给联名信用卡的联名服务方、服务合作方,才能申领办卡;不少信用卡申请合同还约定,银行对这些合作机构只“督促保护信息”,不对这部分信息的安全承担保密义务。事实上,很少人真的了解这些“共享个人信息”的条款,即使知晓,在你想办信用卡的时候,就只能签字同意。
信息泄露情节严重涉嫌犯罪
对于防止银行内部人员泄露客户个人信息,各银行均有制度约束,比如设定权限、不通过邮件传输数据等。
但某银行高管表示,如果是银行内部门人员,其实拿到相关资料并非“高难度”,银行内部对极少数泄密“内鬼”也没有太多有效办法,基本上靠道德约束。
对于网上倒卖个人信息事件,浙江君安世纪律师事务所梅宁律师认为,民事上来说,信息泄露是在侵犯他人隐私;刑事上来说,泄露行为情节严重,或者存在明显的触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行为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实际上,个人追责难度很大。”他说,个人很难知道泄密方是谁,更难以找到信息泄密的关联方。梅律师认为,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金融企业、合作机构等信息泄露源头的处罚力度,有关部门也必须尽快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明确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责任。
- 银行卡用户信息被标价倒卖 银行称对内鬼没辙(2015-01-13)
- 查处盗刷银行卡犯罪 可及时冻结异地账户(2015-01-11)
- 银行卡地下买卖猖獗 央行重拳整治(2015-01-05)
- 银行卡被盗损失数万元 被盗款项难以追回(2014-12-16)
- 招行发布“一闪通” 开启银行无卡化时代(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