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利益固化阻碍养老金全国统筹步伐
摘 要:今年的地方两会上,黑龙江和上海的代表委员都关注起了养老金缺口的话题。只是,他们关注的出发点各有不同。
,最大的阻力就是在养老金问题上各个地方固化的利益格局。
孙洁解释,目前我国的养老金统筹层次较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的政府财政状况比较好,企业创收能力强,缴纳养老金的青年职工数量较多;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政府财力有限,养老负担较重的老企业多,且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多向发达地区流动。这种状况造成了地区间养老金运行情况的巨大差异。
“养老保险本质上应该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即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调剂和转移支付来以富帮穷。”孙洁指出,但是现在,一些养老金有结余的地区,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地方利益,成全全国统筹。他们觉得,自己未来养老也差钱,全国统筹后用自己的结余去填补其他地区的缺口,是在“杀富济贫”,对他们不公平。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永理直言,一些发达地区所谓的理由其实站不住脚。他指出,在许多发达地区的养老金结余中,有很多是由从欠发达地区流动来的务工人员贡献的。按照现行规定,一个人必须在一个地方连续缴纳养老金15年以上,退休后才可领取养老金。但现实中,很少有外来务工人员能在一个地方连续工作15年以上。当他们回到原籍后,有的根本没有转移以前所缴纳的养老金,有的就算转移了,按规定也只能转移个人账户部分,统筹账户还必须留在工作地。
“每个地方都坚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最后吃亏的还是老百姓,最明显的就是现在不同地区间养老金的转移接续难问题。”张永理表示,实现养老金的全国统筹,有利于整合目前碎片化的养老制度,促进不同身份、职业、地域的公民在养老问题上实现公平,这是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初衷,必须坚决推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教授也向记者表示,养老金的全国统筹的确是改革的方向。因为相对于一个省来说,国家的抗风险能力肯定更强。实行养老金全国统筹,有利于全国范围内养老保险的互助共济、风险共担,也有利于确保该收的养老金能收上来,该发的养老金能发下去,让全国的老百姓都能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专家:养老金全国统筹亟待中央拿出决心
养老金全国统筹应该如何推进?
孙洁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中央应该尽快下决心来打破当下利益格局。“如果让地方利益继续固化下去,各省养老金运行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以致最终难以挽回,形成恶性循环。”
张永理也表示,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最大动力,来自于中央政府的决心,中央政府应该承担起养老金全国统筹的责任。
但在褚福灵看来,养老金全国统筹不能操之过急。他认为,养老金全国统筹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不能为了统筹而统筹,而是要等到制度、管理、技术、认识等方面的条件具备后,再加以推行。“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各个地方对养老金全国统筹的认识很不统一,冒然统筹会带来很大问题。”
褚福灵说,很多人认为,养老金全国统筹是中央的事情,统筹以后地方什么事情都不用管了,其实并不是这样。他解释,养老金全国统筹应该是一次中央和地方在养老问题上的权责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都要负担新的责任——中央应该负责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养老金的预算、政策、技术等;地方政府还应该依法负责养老金的收缴和发放,“双方应该拧成一股绳”。
目前有专家建议,应该采取“费改税”的方式,将养老保险金改为社保税,用这一技术性的方式推进养老金全国统筹。
对此,孙洁认为,将目前大家
- 专家否认养老金领27年才不亏:11.6年就能回本(2015-01-27)
- 养老金并轨制促资本市场加码保险股(2015-01-26)
- 韩秉志:养老金并轨要尽可能兼顾各个利益群体(2015-01-20)
- 企业养老金涨幅跑赢CPI 财政补助“压力山大”(2015-01-19)
- 中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实现“11连涨”(201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