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利益固化阻碍养老金全国统筹步伐
摘 要:今年的地方两会上,黑龙江和上海的代表委员都关注起了养老金缺口的话题。只是,他们关注的出发点各有不同。
今年的地方两会上,黑龙江和上海的代表委员都关注起了养老金缺口的话题。只是,他们关注的出发点各有不同。
全国各省份养老金运行“贫富不均”
对于黑龙江的代表委员来说,他们担心的是眼下本省的养老金运行有些“揭不开锅”。
黑龙江省财政厅向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交的《关于黑龙江省2015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15年,黑龙江全省社保基金预算总收入1526.1亿元,预算总支出1683.7亿元,收支缺口为157.6亿元。其中,仅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一项,2015年的预算收入1196.3亿元,预算支出1398.9亿元,收支缺口达202.6亿元。
《报告》还指出,人口老龄化严重以及劳动人口外流对黑龙江的养老保险形成了较大压力。据初步核算,黑龙江201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为5.6%。此数字远低于全国增速。经济环境不好,造成保费增收乏力,甚至足额及时缴纳保费都变得困难。为解决社保基金收支缺口扩大而采取的扩面参保、据实征缴等办法,也因地区经济问题较难奏效。轮到省与市县政府按4∶6比例分级负担当年社保基金收支缺口时,又因地方财力问题,兑现财政补贴有困难。
上海的代表委员担心的则是,5年后甚至10年后养老金运行可能存在风险。
上海市人大代表、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窦玉明拿出一组数据:“现在上海的养老金支出是2500亿元,未来5年,我预计这个数字会涨到3500亿元,10年后是最难的,要达到5000亿元,比现在翻一番。这个缺口从哪里出?”
虽然都是担心,但实际情况大有不同。与黑龙江养老金当期收支缺口超200亿元相比,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在去年8月与市民互动时表示,目前上海养老金有结余,并不存在养老金缺口。
黑龙江与上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全国各省份养老金运行的总体状况——各个省份养老金运行情况差别较大,有的省份收支存在缺口,且持续扩大;有的省份当期还有结余,甚至达上百亿元。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显示,如果剔除财政补贴,截至2012年,我国有19个省份的养老金当期存在缺口。辽宁、黑龙江的缺口均超200亿元;相比之下,有12个省份的养老金当期收大于支。其中广东最高,当期收支结余高达652.09亿元,江苏、浙江和北京也都超过300亿元。
养老金全国统筹步伐为何缓慢
面对这一状况,许多人会产生疑问:既然有的省份养老金存在缺口,有的省份养老金还有结余,为什么不在全国层面统筹调剂,实现平衡呢?
事实上,实现养老金的全国统筹一直是近年来中央政府努力的方向。早在2010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中就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随后,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提出,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在此基础上,许多人都以为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会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阻力,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步伐一直非常缓慢。
阻力来自于哪里?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教授认为
- 专家否认养老金领27年才不亏:11.6年就能回本(2015-01-27)
- 养老金并轨制促资本市场加码保险股(2015-01-26)
- 韩秉志:养老金并轨要尽可能兼顾各个利益群体(2015-01-20)
- 企业养老金涨幅跑赢CPI 财政补助“压力山大”(2015-01-19)
- 中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实现“11连涨”(201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