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去年以来9家信托被“冒名顶替” 灰色理财防不胜防

http://www.e23.cn2015-02-13中国经济网

    摘  要:信托销售的火爆及营销环节的混乱,不仅让互联网“团购”信托钻了空子,更是衍生出一批盗用信托公司之名发产品的“李鬼”。

去年以来9家信托被“冒名顶替” 灰色理财防不胜防

  信托销售的火爆及营销环节的混乱,不仅让互联网“团购”信托钻了空子,更是衍生出一批盗用信托公司之名发产品的“李鬼”。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信托公司官网统计,2014年以来共有9家信托公司发布十余条声明,提醒投资者警惕虚假信托信息,内容多数为不法分子“冒用信托公司名义销售假信托产品”、“收取信用卡或个人小额信贷办理手续费用,进行诈骗活动”等。而2013年类似的信托公司声明只有3条。

  在业内人士看来,出现上述现象,一方面是信托产品在高端理财市场上接受度较高,而另一方面,信托营销市场的混乱,如信托产品层层代销使部分投资者未能与信托公司直接接触,信息繁杂混乱也为这一现象的产生创造了温床。

  去年以来9家

  信托公司被“冒用”

  伴随互联网金融贯穿2014年全年的火热,网上“团购”信托产品的“创新”也是层出不穷。与这些“打擦边球”的团购信托相比,利用互联网销售假信托进行诈骗和非法集资对投资者的伤害恐怕更大。

  2014年出现的假信托事件,影响较大的包括中粮信托产品被冒充的事件。去年5月26日,在一个第三方理财产品销售网站上,一款名为“中粮信托·衡智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产品被挂出。而随后,中粮信托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则公告,称“公司从未发起、销售或发行名称为‘中粮信托·衡智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信托产品”。同时中粮信托表示,未同意或授权任何第三方机构进行与此相关的信息披露、产品销售与发行。

  中粮信托产品被“冒充”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信托公司人士表示,假借真实信托公司的名号发产品的情况,此前未听说过类似案例。

  不过本报记者通过对信托公司官网进行梳理后发现,发布“打假”公告的信托公司不止中粮信托一家。

  2014年4月份,爱建信托曾发布公告指出,有个别公司假借爱建信托的名义发布集合信托计划,此类信托计划非爱建信托所有;市场上出现的“爱建信托·扬州汇宇物流信托基金”的相关产品,发行机构为“北京中鹤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爱建信托并未与北京中鹤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发行任何产品。

  方正东亚信托也于去年4月9日和去年11月10日发布两条公告称,“有个别理财网站未经我司同意擅自发布我司信托产品信息,并汇集个人资金聚众认购信托产品;多家非金融机构网站公开发布我司信托产品信息,甚至是不实信息”。而北京信托相关公告的内容则是:有不法分子冒用本公司的名义,收取信用卡或个人小额信贷办理手续费用,进行诈骗活动。

  此外,在2014年发布类似打假公告的信托公司还包括:国民信托、金谷信托、新时代信托。内容主要包括有人利用互联网、微信、电话、短信等方式,冒用信托名义向投资者进行理财产品不当宣传和推介活动。

  今年刚过了不到两个月,信托公司针对冒名从事理财产品宣传及推介活动的声明便已频繁出现。截至目前,已有山东信托和新华信托两家信托公司在其官网上发表声明宣布,发现有机构和个人利用电话、短信等方式冒用信托公司名义向投资者进行理财产品不当宣传和推介活动。

  2013年“假信托”

  初现苗头

  事实上,冒充信托公司或其下属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甚至是诈骗的事件在2013年已经出现,只不过数量不多所以并没有引起更多重视。

2013年5月28日,云南信托发布公告称,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称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作者:吕江涛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