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奶横行乳企难躺着赚钱 价格战或将继续
摘 要:国内外多个品牌乳企去年业绩平平 国际奶源充足 液态奶供应量大价平 市场需求未大肆增长 价格战或将继续
国内外多个品牌乳企去年业绩平平 国际奶源充足 液态奶供应量大价平 市场需求未大肆增长 价格战或将继续
虽然A股几大乳企大佬还未交出2014年成绩单,但从目前陆续亮相的中外乳业去年业绩来看,普遍呈现如下特点:国内牧场惨淡,外资巨头平淡。本报记者梳理发现,以达能为例,其旗下明星产品多美滋在中国的销售额继续低于预期,仍未完全恢复元气。“但接下来包括光明乳业、伊利股份等几家业绩会较为好看,其去年三季报都表现不错,很可能成为去年贴身肉搏战的赢家。”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总体来说,2015年很可能赚钱继续不易:外资品牌难言涨价,国内牧场利润或摊薄。
外资品牌乳企:在华销售业绩平淡
在达能发给广州日报的2014年全年财务报告称:“根据集团合并报表显示:达能2014年全年销售额较2013年下降0.7%,为211.44 亿欧元。受排除汇率变化及合并报表范围变化等因素影响后,总销售额同比增长4.7%,其中销量下降1.5%,产品价值增长6.2%。”记者留意到,对于鲜乳制品业务,该报告坦承:“2014年第四季度鲜乳制品业务销售额同比下降 1.0%,其中销量减少7.8%,而销售价值增长6.8%, 抵消了销量减少的影响。”而在奶粉业务所在的婴儿营养品板块,达能直言其明星产品多美滋在华销售额继续低于预期。
此外,达能毫不讳言消费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不易,其表示:“我们预期将面临一个持续困难和不稳定的市场环境。”
在展望2015年时,达能给出的预测是销售有机增长在4%~5%之间,营运利润率轻微增长。
与此同时,雀巢则发布财报称,2014年销售额为916亿瑞士法郎,有机增长率4.5%,该集团展望2015年有5%的有机增长,并改善利润率。雀巢首席财务官龚万仁表示,在中国、大洋洲,业绩尤为疲软。龚万仁称,展望2015年,雀巢将继续调整中国市场产品结构,以迎合消费者需求。
“随着越来越多外资品牌入场夺食,再加上去年席卷一整年的降价风,今年各大外资乳企很可能面临涨价难、抢份额难的艰难局面,‘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一位业内人士预估。
国内上游牧场:全球低奶价挤兑利润
去年经一整年洋牛奶低价促销,国内上游牧场可谓惨淡经营。日前西部牧业发布2014年业绩快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71亿元,同比增长70.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48.94万元,同比下降17.25%。梳理西部牧业去年相关财报可发现,可谓节节败退。公司对此表示:“由于公司种畜销售成本、乳制品销售成本同比增长,同时公司自产乳下半年销售价格走低但成本未降,营业成本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记者了解得知,西部牧业属于畜牧业为主的牧业公司,自产、外购生鲜乳营收共占营业总收入接近三成。“这意味着其熬过了艰难的2014年。去年随着下半年不断走低的全球奶源收购价,国内鲜奶销售艰难且卖不起价,所以导致企业利润急速下跌。”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在此情形下,北方散户出现倒奶杀牛事件,南方也有零星现象发生,而重心在上游牧场的牧业公司则可能会考虑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以规避奶价被挤压的风险。“但有几大巨头在前,再想转型布局下游产业链,生存空间也不大了。”
而同样自拥多个牧场的广东本土乳企燕塘乳业则率先报喜,其发布业绩快报称2014年营业总收入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16万元,增长13.53%。
其认为,由于受到进口低奶价和乳企库存高企的影响,预计短期
- 乳企消化过剩奶也存难题:飞鹤关山倒奶10吨(2015-01-20)
- 职业打假人状告乳企歪打正着为调制乳“正名”(2014-08-26)
- 多家乳企掀资源整合潮 纲领性文件或于本月出台(2014-02-20)
- 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将迎“大考” 或被清理一半(2013-08-12)
- 5家乳企将面临高达19亿元处罚(201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