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鹏:股市暴跌三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摘 要:连续3天来,沪深股市暴跌如注,引发各方高度关注。各种猜测也充斥网络媒体和微信圈。那么,中国股市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中国经济究竟发生了什么新情况?是不是“改革牛”只能走短短9个月?是不是杠杆融资和中国股市水火不相容?
连续3天来,沪深股市暴跌如注,引发各方高度关注。各种猜测也充斥网络媒体和微信圈。那么,中国股市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中国经济究竟发生了什么新情况?是不是“改革牛”只能走短短9个月?是不是杠杆融资和中国股市水火不相容?
笔者认为,提升现代股票市场认知水平,科学评估风险,务实评估价值,是此轮牛市行情所有参与者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在上证综指站上4000点之后,尤其需要在这个基本点上凝聚共识,抓住机遇,增强我们国家和社会成员的资本掌握能力。否则,中国股市就将继续受制于人,甚至丧失长远的发展权益。
第一, 整体上看,近期股指大幅回落属于牛市行程中的合理调整,但也有扩大之嫌。
所有股票都齐涨齐跌的走势,充分体现了我国投资者(无论散户还是机构)顽固的跟风特性,这很不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在股市上涨了9个月之后,出现调整是非常自然的,但是连续走出踩踏性的暴跌行情,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
股市有涨必有跌,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而无论涨还是跌,都应该大体遵循基本面的实际,如果严重背离基本面,市场会自己纠偏。但我们的股市在暴跌时往往步调一致,说明相当多的人不敢坚持自己此前做出的买入决策。笔者衷心希望,每一个投资者(无论散户还是机构)都依据自己的认知买卖股票,从而让中国股市走出“分化行情”。
就目前的行情背景来说,我国经济增长7%左右、物价上涨幅度3%左右的上下限完全可控;金融体系、房地产体系“稳”字当先,没有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大型企业并购重组好戏在后头;创业创新蔚然成风,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一带一路”战略统筹国内国外资源和市场,激发国内经济活力,拓展盈利空间。这些积极因素还没有在股市中充分得到反映。
笔者认为,上证综指4000点是个基本点,它真实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基本价值。所谓当前大盘指数达到“地球顶”的说法不能成立,指数继续向上攀升是必然选择。并且,6124点必将在2016年一举击破。坚持理性投资,就能够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第二,“改革牛”进程中发生的种种故事,都继续体现着中国人对于制度大变革的纠结心理。
去年7月末行情启动时,很多人不愿意相信牛市来临;而当行情继续发酵后,一些人又抱怨“满仓踏空”;当今年3月后大盘快速上升时,有人担心泡沫并要求监管者采取行政性措施来压制市场。还有人认为,推出注册制就可以“压住泡沫”,把制度变革当作干预市场的工具。对于新股发行也很纠结,既希望获得廉价股票,又担心供应量过大。
很多人最纠结的就是所谓“杠杆率”。融资融券本来是成熟市场常用的手段和工具,用不着扭扭捏捏,但很多人非要给新一轮牛市戴上“杠杆牛”的帽子,强化“杠杆如毒品”的语境。在主流媒体、管理层明确表示“融资余额占市值的比例为2.8%,还处在较低水平”,“融资交易占每天的交易额平均是15%,虽然相对过去是扩大了,但总体上还是可控的”之后,这些人又把关注点引到场外配资、伞形信托等等。
对于管理层采取的必要的监管措施,笔者表示赞成,但是,如果把一些“父爱式”、“保姆式”、“越位式”忧虑转化为监管措施,笔者是反对的。其实,很多看似“不妥”的配资行为,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就只应该由当事人自己负责。天天喊“杠杆牛”,似乎把杠杆都撤了才好,这是一种“扮靓”
- 易宪容:谁是导致股市暴跌的黑天鹅?(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