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鹏:股市暴跌三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摘 要:连续3天来,沪深股市暴跌如注,引发各方高度关注。各种猜测也充斥网络媒体和微信圈。那么,中国股市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中国经济究竟发生了什么新情况?是不是“改革牛”只能走短短9个月?是不是杠杆融资和中国股市水火不相容?
的误导。
又如媒体提示风险与支持牛市,也是充满纠结。笔者认为,近期人民日报、新华社的一系列文章,提示风险的角度、措辞还是非常科学的。即提示风险但不吓唬投资者,同时告诉投资者练好本领,理性判断。但有的媒体提示风险,却是离题万里:有的夸大职能部门查处违规行为的常规行动,夸大正常的新股发行;有的炮制什么“为国接盘”说法,渲染经济不行了,所以政府要拉抬股市救经济。
这样的报道和评论是偏离事实的,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一直在路上”;现在市场当中的资金绝大多数都是合规的;中央政府没有任何要通过拉抬股市救经济的想法。媒体应该做的是,倡导理性投资,倡导依据基本面价值去投资,而不是引导投机。
要通过努力,增强人们对我国经济制度的信仰,减少对资本市场政策的误读。只有增强了制度信仰,这种纠结才可能减少。
第三,改革大潮不可挡,中国经济不能弱,历史给予中国的这次机会,不能因我们自己的过失而错过。
去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在这个大逻辑下,中国股市的担当是十分清晰的,即为企业融资、为投资者投资、为产业调整、为国家资产定价提供平台。既要满足国内外市场参与者的需要,又要提升国际竞争力。而扩大股票市场规模,改变银行融资比重过大的现实,是持续的主题。即将兑现的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根本目的也是这个,而不是什么打压市场。
当前,我们促进股市健康发展,除了多层次市场建设、坚持依法治市、以信息披露为中心这样的诉求之外,更应该在资本定价权、市场成长性和企业文化等方面下功夫,为实现中国股市提质升级而努力。
笔者认为,中国股市存在的风险,主要不在于实体经济,因为尽管经济增长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我们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的政策工具都是充分的,而且可以看到,这些措施是能够见效的。现在中国股市最大的风险在“嘴巴”上。如何评判当前的股市形势,如何评判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评判当前的改革形势,这是最大的问题。中国的媒体应该尽快补上更加现代化的股评课。
目前,中国经济稳健,股市改革对头,企业质量提升,投资需求旺盛,“改革牛”仍将继续推进。对于外国投行的唱空言论,我们切不可拿着鸡毛当令箭,而应当保持和提升我们发展和改革的定力。
- 易宪容:谁是导致股市暴跌的黑天鹅?(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