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聚美优品二次转身面临考验 低价优势或被政策所限

http://www.e23.cn2015-06-08中国经济网

    摘  要:从“千团大战”杀出转型为美妆电商并赴美IPO,聚美优品的成功能否在冲向跨境电商时再次复制?这里在重复团购一样的厮杀和野蛮:竞争对手的繁多、政策的不确定性、与品牌商的微妙关系,都让这个创业样本面临新的严峻考验。

  从“千团大战”杀出转型为美妆电商并赴美IPO,聚美优品的成功能否在冲向跨境电商时再次复制?这里在重复团购一样的厮杀和野蛮:竞争对手的繁多、政策的不确定性、与品牌商的微妙关系,都让这个创业样本面临新的严峻考验。

  转型跨境电商不可

  五年前聚美优品还不叫这个名字,而叫团美网。借着团购+闪购的模式杀出重围,聚美优品摇身变为美妆B2C,在成立四年后赴美实现IPO,如今又称为跨境电商的追随者。

  相关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内地“海淘族”突破2000万人,年销售额超1万亿元,商务部预测,明年我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6.5万亿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聚美优品成为跨境业务的追随者不难理解。

  聚美优品CEO陈欧在内部邮件中将这次转型称做“上市后的再创业”。为此,聚美优品一直高调地用行动为自己张贴跨境标签,极速免税店和母婴特卖即是其跨境业务的产品体现,也是聚美优品近一年来提及最多的业务,众高管在公开场合和微博上也极力为其跨境业务呐喊疾呼,陈欧则放言要补贴10亿元称霸海外购。

  事实上,“从聚美优品的自身业务来看,这是他不得不做的选择”,易观国际分析师王小星这样认为,聚美优品主营业务为美妆,而且已全部实现自营,在中国,化妆品与海外市场有着天然的兼容,这让他没有选择余地。

  “不是我崇洋媚外,试想一下,如果聚美优品平台上全是国产化妆品,盘子一定做不了那么大,这是国内市场的特殊性决定的”,业内人士如是判断。

  然而,商业敏感度不只是聚美优品一家有,阿里巴巴、亚马逊、京东、苏宁、当当等所有电商巨头都已在此领域排兵布阵,网易CEO丁磊近期更是携旗下考拉海购团队亲自赴韩洽谈跨境合作,此外洋码头、街蜜等创业公司在此领域掘金的速度和力度也不容小觑,相比于低门槛的团购大战,跨境电商行业的竞争明显段位更高。

  “即使聚美优品已经顺利实现第一次转型,也不能保证它玩跨境电商时候能成功”,王小星坦承,这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低价优势或被政策所限

  跨境电商动辄半价的竞争优势可能被削弱,其政策红利可能发生转变。

  据了解,目前跨境电商主要采取保税进口模式,企业将大批货物免税囤放到国内保税区,有用户购买再以个人物品清关,不仅无需经过检验检疫程序,而且这些商品可以以个人带入或邮寄物品的名义,仅交纳行邮税。根据进口物品种类,海关分别征收10%、20%、30%、50%的行邮税。而传统的进口贸易按进口关税+消费税+增值税交税,整体税率水平在40%以上。这两种贸易形式的税率差正是跨境电商的价格优势所在。

  近日海关总署副署长鲁培军向媒体透露,“对行邮税要提高,或者是否并入货物税的问题,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相应的,国务院近期批准对部分日用消费品开展降低进口关税试点,护肤品和纸尿裤等14类商品平均降幅超过50%。

  对此,业内人士刘先生表示,“如果行邮税上调政策落定,跨境电商的价格会有一定程度上升,相反却利好于传统的进口贸易商”。不过,虽然说行邮税和关税的调整,让跨境电商和传统进口贸易商的差价在缩小,但是跨境电商仍占有低价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电商的假货问题一直是用户的心病,正品与否是用户关心的重点,相比之下用户对传统渠道的品质就比较放心,现在关税的调整让传统渠道商品价格适当下调,这样将会对用户产生较大吸引力”,刘先生如是解释。

有趣的是,据媒体报道,一名资深进口跨境电商企业高管认为,正是保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