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买买买” 被投公司乱成麻
摘 要:据最新消息透露,为了收缩产品线、让艺龙专注于酒店业务,携程启动对艺龙内部整合,机票产品团队被裁撤已经板上钉钉。对于现有机票员工,两条路可选:一,愿意继续留任的并入携程团队,不愿意,给一定的补偿,以自动离职方式告别岗位。
不出所料,收购艺龙不到2个月的时间,携程终于还是按捺不住,开始动手了。
据最新消息透露,为了收缩产品线、让艺龙专注于酒店业务,携程启动对艺龙内部整合,机票产品团队被裁撤已经板上钉钉。对于现有机票员工,两条路可选:一,愿意继续留任的并入携程团队,不愿意,给一定的补偿,以自动离职方式告别岗位。
这背后不难看出携程的目的——只要艺龙的酒店业务。内部整合大幕刚刚开始,裁员背后是缩减了一大笔运营费用和人力开支,相信携程的Q3、Q4的财务数字将会出彩很多。
而在笔者看来,按照携程惯例,并购后执行“减法”策略并非个案,此次艺龙裁员也同样并不稀奇。
细数携程近年来的投资,从众荟,订餐小秘书、一嗨租车、易到用车、途牛、同程、蝉游记、途风、途家、鹰漠,世纪明德以及“大手笔”的艺龙,这两年携程并购金额已经超过10亿美金,“大棒并购”后再做“精简”的方法已经屡试不爽。
然而,让投资者疑虑的是,被携程投资了的企业被收购后,主营业务并没有好转,更多的依然处在半死不活的困局中,携程到底是在谋划什么大局?

上图不难看出,携程的整体投资战略是不断渗入旅游市场的整个产业链,“食住行”全覆盖,上下游均涉足。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之前,携程更多投资战略是考虑整体链条上的布局,包括“食”(订餐小秘书)、“住”(松果网、途家网、快捷酒店管家等)、“行”(易到用车、一嗨租车等)及旅游决策(蝉游记)。2014年后,携程的投资策略发生了局部变化:既要能够打压竞争对手,同时也需补足自身短板。
例如,艺龙、同程均为在线旅游服务商,与携程亦均有业务重合,但彼此各自又有不同侧重点。艺龙重点发力酒店预订,同程优势在景点门票,携程通过投资并购这些OTA小巨头,既压制了对方给自己造成的竞争压力,又补足自己在其他领域的劣势。
但不得不说的是,携程正试图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清扫阻碍,欲成为一家独大的垄断霸主。
通过携程此前的并购不难发现,但凡携程入股的企业,其持股比例都非常高,比如携程目前是易到用车、途家、艺龙的单一最大股东,是同程、一嗨租车的第二大股东。业内看来,携程之所以如此并购是为了将竞争对手直接变成战略伙伴,巩固自己行业老大的地位。
携程大棒收购后巩固自身地位已经无可厚非,但是无论是细分下游行业还是此前的竞争对手,既然已经并购投资,如何捋顺、布局似乎才是携程投后的重点关注对象。
此前,携程高管曾表示,携程十分看重投后管理,今年会更多精力放在管理,并在细分领域寻找和关注优秀标的公司。然而,对于投后管理,貌似并非如表面说的那么美好。
从细分领域来看,携程基本涵盖了机票、酒店、门票、度假等整个产业链。在自身擅长的机酒领域搞定了竞争对手艺龙,在门票领域收编同程结束了“双程大战”,在不算领先又是未来热门的度假领域又手握途牛、同程两个重兵。然而,其资源整合、内部管理似乎并不到位。
这从携程战略投资同程、途牛等企业可以看出端倪。如同程在被收编之后,管理层遭到更换,而在业务层面,从此酒店市场预算被卡,不会再有更多补贴资金用于市场扩展,这种收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清除潜在威胁。
此外,途牛、同程网两家在线旅游商不止一次展开厮杀,这直接导致了携程大架构下的内耗和管理混乱。业内人士曾对此表示担忧:携程的大棒并购策略背后,是让被并购的OTA企业加速消亡,让所投
- 携程“挖坑式”投资 被投公司有苦难言(2015-07-09)
- 携程旅行网宣布 11亿美元可转债发行定价(2015-06-23)
- 携程回应全资收购易到:没有100% 只是战略投资(2015-06-09)
- 支付宝携程出现运行安全问题 容灾漏洞致事故频发(2015-06-08)
- 反思瘫痪门:缺乏技术基因的携程还能走多远?(2015-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