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银行理财收益率不给力 投资者“投靠”P2P

http://www.e23.cn2015-09-15中国经济网

    摘  要:在“宝宝们”收益率“破4”,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破5”的背景下,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P2P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显然更具吸引力。

  银行VIP“吐槽”

  老客户收益率不及新客户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投资者自然不买账。

  一位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因为近期收益率太低了,我自己的亲戚朋友都不来银行买理财产品了,很多人转投互联网金融。”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遇到不少银行VIP客户称在产品到期后不再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虽然客户经理尽力挽留,但也无济于事。

  部分银行金卡、白金卡持有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吐槽”了银行理财产品在设计上还是有些不人性化。“不少产品区分出了新客户专属,收益率高于同类产品,却没有推出VIP专属,老客户的收益率有时候还比不上新客户。”而且,近期收益率太低,所以打算产品到期后不再购买,再找找其他合适的投资渠道。

  一位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冲击确实越来越大。以前都是年轻人购买的P2P产品,现在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广,自己的不少中老年客户也开始转向P2P投资了。

  今年互联网金融进入快速发展期,各路资本纷纷涌入P2P网贷。互联网金融除了在收益率上比银行理财更具吸引力,在产品类型上也有更多的创新。

  部分P2P平台产品到期时选择续约可以在下一期获得1%的额外年化收益率;有的公司推出“猜宝宝”产品,与同时期的体育赛事、文娱活动等联系在一起,设定一定的基准收益率(一般不低于8%),猜对的基础上还能多得到1%-2%的年化收益率,在投资的过程中也能享受游戏的乐趣;也有不少平台主推自己的“国企控股背景”、“银行背景”。

  当然,除了收益率,产品的安全性肯定也是投资者第一位考虑的,有“背景”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确实更受投资者的青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