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收益率不给力 投资者“投靠”P2P
摘 要:在“宝宝们”收益率“破4”,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破5”的背景下,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P2P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显然更具吸引力。
银行VIP“吐槽”
老客户收益率不及新客户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投资者自然不买账。
一位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因为近期收益率太低了,我自己的亲戚朋友都不来银行买理财产品了,很多人转投互联网金融。”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遇到不少银行VIP客户称在产品到期后不再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虽然客户经理尽力挽留,但也无济于事。
部分银行金卡、白金卡持有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吐槽”了银行理财产品在设计上还是有些不人性化。“不少产品区分出了新客户专属,收益率高于同类产品,却没有推出VIP专属,老客户的收益率有时候还比不上新客户。”而且,近期收益率太低,所以打算产品到期后不再购买,再找找其他合适的投资渠道。
一位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冲击确实越来越大。以前都是年轻人购买的P2P产品,现在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广,自己的不少中老年客户也开始转向P2P投资了。
今年互联网金融进入快速发展期,各路资本纷纷涌入P2P网贷。互联网金融除了在收益率上比银行理财更具吸引力,在产品类型上也有更多的创新。
部分P2P平台产品到期时选择续约可以在下一期获得1%的额外年化收益率;有的公司推出“猜宝宝”产品,与同时期的体育赛事、文娱活动等联系在一起,设定一定的基准收益率(一般不低于8%),猜对的基础上还能多得到1%-2%的年化收益率,在投资的过程中也能享受游戏的乐趣;也有不少平台主推自己的“国企控股背景”、“银行背景”。
当然,除了收益率,产品的安全性肯定也是投资者第一位考虑的,有“背景”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确实更受投资者的青睐。
- 银行理财规模扩大带动中间收入激增(2015-09-11)
- 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潮涌 股市调整仅为原因之一(2015-09-10)
- 银行理财资金入市被严管 50款产品加速逃离A股(2015-09-08)
- 银行理财产品现提前终止潮 资金寻求“安全着陆”(2015-09-06)
- 银行理财试水在线转让 “封闭期”成为过去时(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