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宽松 央行政策重在灵活适度
摘 要:探讨全球经济与金融治理框架是近年二十国集团(G20)会议绕不开的话题。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总体乏力,全球央行政策虽有分化,但总体仍较为宽松。专家认为,在今年的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上,中国可在推动全球治理结构改革、推动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议题上发挥更大空间。在具体实施货币政策、稳定国内经济增长时,仍应坚持以我为主,货币政策应灵活适度。
探讨全球经济与金融治理框架是近年二十国集团(G20)会议绕不开的话题。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总体乏力,全球央行政策虽有分化,但总体仍较为宽松。专家认为,在今年的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上,中国可在推动全球治理结构改革、推动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议题上发挥更大空间。在具体实施货币政策、稳定国内经济增长时,仍应坚持以我为主,货币政策应灵活适度。
协调各国政策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总体缓慢,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温和复苏,新兴市场经济体表现分化,部门基本面较差、经济结构单一的经济体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业内人士预计,协调各国间的货币政策会成为本次G20峰会讨论的内容。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9月1日在G20新闻中心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G20有一个共识,就是不以竞争为目的货币贬值,并且G20的一个共识是就汇率进行更紧密地沟通和协调。这些规则会使得我们的汇率比较平稳。
易纲表示,G20承诺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的工具,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在具体政策执行中,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把短期和中长期政策结合起来,使改革减少阵痛,并且为改革创造较宽松的政策环境。
专家表示,受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等影响,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政策协调难度仍较大。央行此前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面对更为复杂的国内经济走势和外部环境,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存在不确定性。英国决定脱欧后,为应对国内经济下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英格兰银行已出台一揽子措施提供额外货币刺激,日本银行也进一步强化宽松货币政策,欧央行官员则多次表示为稳固经济复苏形势可能会加强量宽和负利率政策。同时,发达经济体之间在解决长期存在的结构性挑战和难民问题方面存在较大分歧。
下半年压力仍存
国外经济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将为下半年我国金融环境带来两大压力。中国社科院世政经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认为,一是中国短期资本外流的压力,二是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压力。
他表示,去年下半年至今年1、2月,上述压力很大,但今年3月至5月,美联储没有加息,导致美元指数走软,显著减轻了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对于中国资本流动的方向和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的强弱,一个很关键的判断指标就是未来美联储的加息动向。预计下半年美联储可能还是会加息一次。最近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相当好,所以很可能美联储在9月或12月有一次加息。即使没有加息,市场加息预期的增强也会导致美元指数重新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下半年中国面临的上述压力可能会重新增大。
未来美联储等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会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易纲日前表示,我国流动性总体是充裕的,央行会继续采用公开市场操作等措施保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和平稳。
降准或仍有必要
当前货币政策边际效用递减,央行主要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保持市场流动性。但也有专家认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仍有必要。
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助理丁志杰认为,我国是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的蓄洪区之一。就资产负债表扩张来看,在发达国家主动量化宽松的同时,我国也被动量化宽松,不同的是我国央行买的是外汇资产,结果背上沉重的负担,央行巨额外汇占款和商业银行巨额存款准备金传导到实体经济形成高利率和高利差。过去两年外汇储备下降,利率也随之下降,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融资贵的货币供给端症结。当前亟需重塑货币发行制度,恢复货币政策自主性。首先,从外汇储备开始减负,切断外汇储备增加与货币发行之间的关系。我
- 菜价拉低1月CPI至0.8% 机构预期货币继续宽松(2015-02-11)
- 央行一周发8000亿元“红包” 货币宽松信号强烈(2015-02-06)
- 银监会清理“影子银行”为货币宽松创造条件(201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