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网贷度“生死劫” 业内估过渡期后合规平台不足百家

http://www.e23.cn2016-09-21经济参考报

    摘  要:银监会近日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为网贷平台设立了借款上限、银行存管、EDI证(在线数据与交易处理许可证)三大关卡,平台被套上了监管“紧箍咒”。

  监管念“紧箍咒” 网贷度“生死劫”

  超1800亿面临抽贷考验;业内预计过渡期后合规平台不足百家

  银监会近日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为网贷平台设立了借款上限、银行存管、EDI证(在线数据与交易处理许可证)三大关卡,平台被套上了监管“紧箍咒”。有关机构预计,未来一年内将有1800亿元资金面临抽贷考验,而大部分P2P资产端也将面临不得不转型的处境。

  网贷天眼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网贷业在运营平台数为2770家,累计问题平台数为2403家,仅今年,问题平台数就高达1050家,占比超4成。

  收紧 史上最严监管出台

  网贷天眼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新增问题平台数为422家,2016年上半年新增问题平台数则为671家,由此推算,今年上半年新增问题平台数较去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9%。

  随着监管政策逐步收紧,上半年,广东地区的e速贷、在线贷被查处,上海的快鹿集团、中晋资产、炳恒资本、晋兴资产相继爆发危机,一批运营时间较长的平台也陆续出现问题。

  爱钱进CEO杨帆认为,近期出台的暂行办法对银行存管、借款金额上限、EDI证、债权转让、备案制及信息披露等诸多条款进行了严格规定,这些条款都在推高行业的“隐形门槛”,从而变相倒逼业务模式小、模式不成熟、知名度低的中小P2P平台自行出局。

  关于借款上限,暂行办法规定,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借款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对于银行存管,监管细则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实行自身资金与出借人和借款人资金的隔离管理,并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

  闯关 平台被套上“紧箍咒”

  面对借款上限、银行存管、EDI证三大关卡,网贷平台的发展可谓被套上“紧箍咒”。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当前网贷业务冲击最大的当属借款上限的限制。

  零壹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底,单一主体(不区分企业和个人)在单一平台待还本金超过100万元的资金总额2800亿元左右,占比接近40%。若不考虑提前还款和新增的贷款量,沉淀资金在12个月过渡期后仍有1800亿元左右本金未清偿完毕,在此后的一年里,如何消化存量大额借款,将成为P2P平台无法回避的难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业人士对抽贷资金的估算更加悲观。他认为,在过去几年P2P发展过程中,P2P已经从最初的个人间借贷,演进到企业借贷、保理、房地产抵押、供应链等各个领域,传统信贷的各个细分领域,几乎都有了P2P模式的渗透,这中间大额信贷至少占据了半壁江山。因此,目前P2P至少沉淀着3000亿元至5000亿元大额信贷资产。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企业都受不了抽贷,更别说中小企业了。中小企业在银行借不到钱,才来找P2P借钱,现在P2P也借不到了,已经借的还得抽回去。可以想象未来一年的抽贷过程,一定‘惊天地泣鬼神’。抽出来了,企业会死;抽不出来的,平台会死。”上述人士坦言。

金投手董事长马俊湖认为,对不同借款人不同限额的设定标准,体现了监管层降低网贷风险的意图,然而仅以统一的限额标准,进行全行业的约束,却不对平台业务定位、风险控制能力,不对借款企业实际借款需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杜梦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