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新基建”创新服务 平安银行对公业务打出组合拳

2022-02-25 09:32:37

来源: 贸易金融

责任编辑:张晓艳

  后疫情时代,国内经济步入回升曲线,新基建成为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不断提速,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也呈现激增态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平安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通过发挥“金融+科技”优势,积极创新对公服务模式,深耕产业投资的各个链条,主打新型供应链、票据一体化、客户经营平台、复杂投融及生态化综拓“五张牌”。

  平安银行持续为客户持续推出创新、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帮助新基建企业降本增效,大幅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其在“票据一体化”模式下,以贴现融资为主的全新服务模式正在业界脱颖而出。

  01、新基建催生金融服务新需求

  当下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以新基建为代表的工业投资正全面复苏。国常会日前披露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1%。加快新基建投资,成为经济复苏重要引擎的同时,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我国“双循环”新经济发展格局,以及我国供给侧改革下经济结构的调整,商业银行以项目贷款、房地产贷款为主的传统公司信贷发展模式将面临较大压力,为此,拓展制造业、新基建相关行业等信贷市场成为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新基建项目涉及的产业链条长、参与企业众多,除核心大型企业外,还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散落在传统金融服务的可触达范围之外,给这部分广大的供应链长尾客群提供优质、便捷、普惠的金融服务,有助于形成商业银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以新基建投资中常见的票据贴现为例,相较于其他融资渠道,票据贴现业务具有易获取、低成本两大优势,可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小微企业可将持有未到期的承兑汇票向银行贴现来回笼现金流。但传统票据贴现业务存在询价流程长、操作步骤多、到账时间久、财务成本高等诸多痛点。

  在当前市场体量日益增大、参与主体持续增多的情况下,银行传统的对公业务在业务时效、客户体验、风险识别等方面已无法适配当前新基建投资和服务海量中小微客群的现实要求,如何结合核心客户特点、行业特点、管理模式、结算模式,为企业提供便捷化的金融服务,成为银行对公业务转型的突破口。

  02、为企业减少70%票据贴现流程

  在山西太原,一家大型建工企业 近年来正遭遇发展中的阵痛。“国家新基建有政策红利,公司项目量和项目金额都大幅增长,但项目复杂度也急剧增加,以前的票据贴现根本无法适应多样化的业务场景和发展需求。”谈到近年来平安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该公司负责人记忆犹新。

  该负责人表示,由于新基建自身的行业特点,公司在票据贴现融资方面曾一度受挫,导致公司业务发展不畅。一是公司承揽的项目遍布全国各地,上下游供应商大多都是分布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但是公司的保贴行限制为山西省内金融机构,很多银行要求票据贴现必须线下办理,这就导致公司异地的供应商面临开户难、时间长的问题,拉长了他们的融资周期,公司的项目进度各种受阻。得知企业的上述情况,平安银行太原分行交易银行部迅速行动,依托平安银行科技赋能和综合金融优势,很快给出了让客户满意的解决方案。

  “通过商票极速贴线上化办理贴现,支持不开户贴现,简化了冗繁的融资资料及签约流程,解决了核心企业供应商异地贴现、跨行贴现的难题。”平安银行太原分行交易银行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客户的强烈需求以及商票替代传统结算产品的大趋势下,平安银行在行业里率先研发出便捷、高效的票据贴现产品。

  在平安银行票据贴现创新模式下,能帮助客户节省3至5天的开户时间,且无需重复开户、跨地区办理贴现。同时,基于平安银行强大的数字化平台能力,相关贴现资料可做到年度一次性准入,线上核额,全流程线上化出账,工作日当天到账。相比传统贴现业务,平安银行创新模式下的票据贴现可以减少70%的流程。

  03、“制度创新+科技赋能”构成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在传统的票据贴现业务中,银行要求客户开户,一方面是加强对贴现申请人的把控,另一方面也与银行本身的开户指标相关。平安银行协同风险创新,出于票据的付款主体非贴现申请人考虑,故允许申请人不开户办理贴现,极大提升业务效率。

  票据贴现的全流程线上化办理,则是平安银行积极响应自动化、模型化、线上化“三化”战略的具体体现。在平安银行强大的科技赋能下,平安银行运用开放银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为核心企业供应商提供了一揽子票据服务计划,形成平安“科技银行”标签下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平安银行介绍,通过商票极速贴现,简化了贴现流程,核心企业供应商更加容易接受,且异地客户也能办理,让客户实现了高效的全流程线上化贴现,打破了地域限制无法贴现融资的痛点。通过商票保贴、商票e贴等产品,高效便捷为核心企业供应商审批贴现额度,帮助客户解决了上游中小供应商的融资难题的同时,也协助客户拓展了上游生态圈和产业链。

  04、构筑对公业务发展新动能

  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根据行业需求创新票据贴现业务,是平安银行近年来发力对公业务、深耕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在2021年初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宣布“重启对公,构筑对公新动能,开启增长新曲线”以来,平安银行在对公领域的创新、特色打法便备受行业关注。

  关于对公业务的战略部署,平安银行于2021年提出发展对公五张牌。目前平安银行零售转型进入第二阶段,通过构筑对公新动能,可为该行开启增长新曲线。平安银行披露的2021年三季报显示,2021年1至9月,平安银行对公业务营业收入331.93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交易银行营业收入增长28.5%。另外,在压降近千亿高成本主动负债的前提下,企业存款日均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8.8%;对公负债结构和成本持续优化,企业活期存款日均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3.0%,占比34.1%;全行对公团队平均年化产能较上年提升12.3%。

  在日前央视网推出《云起》访谈中,谈及平安银行对公业务近年来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具体举措和成效,平安银行公司业务总监、交易银行事业部总裁李跃表示,该行积极创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模式,近年来平安银行自主搭建了智能物联网数据平台,在创新技术连接的基础上形成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此外,平安银行运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前沿科技,打造“平安好链”、“开放银行”等精品业务,持续开展业务模式及智慧服务创新,为中小出口企业提供“出口E贷”线上融资产品等,切实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正如李跃所言,近年来,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发展迅速。依托物联网、AI、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2020年12月,平安银行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射了国内金融业首颗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正式开启了平安天基物联网的布局,建立了“星云物联网平台”,高效赋能新型供应链金融。在深耕金融本业的同时,助力企业客户生产经营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据悉,目前平安银行星云物联网平台终端设备接入数量超1100万台,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发生额达3000亿元。此外,在坚持自主创新,通过科技赋能中后台管理上,平安银行也推出了智慧财务、智慧特管等系统,获得“2020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

  未来,平安银行将坚守金融服务初心,始终致力于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手段,支持实体经济,为大众提供省心、省时、省钱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