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济南乡村振兴之路上的“智”与“质”

2024-10-21 17:08:58

来源:

责任编辑:张晓艳

  近日,济南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新华网、农民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大众网、济南日报、济南电视台等10余家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成立媒体采风团,前往章丘区、莱芜区、钢城区开展“济南市乡村振兴媒体采风行”活动。

  本次活动以“八大重点项目”为主题,聚焦片区建设、三变改革、智慧农业、农文旅融合等领域,记者们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现济南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背后的乡村振兴故事。

  十九郎村十年坚守,荒山蝶变花果山

  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东隅,隐匿着昔日荒芜今繁华的十九郎村。这片绿水青山间的村落,历经十年沧桑巨变,已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璀璨明珠。这奇迹的背后,是一位村支书的不懈坚持与全村人的共同努力,共同践行了“绿水青山即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探寻济南乡村振兴之路上的“智”与“质”

  昔日,十九郎村坐拥2300村民、2950亩耕地及大片荒山。2014年起,村支书率村民成立鸣羊山林果合作社,向荒山宣战。十年磨一剑,他们以创新党建“一加三”模式为舵,齐心协力,将荒山绘成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图。如今,600余亩苹果林与百亩多果树交织,白莲藕点缀其间,花香果甜,生机盎然。

探寻济南乡村振兴之路上的“智”与“质”

  这片花果山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园区果品品质卓越,得益于百脉泉矿泉水灌溉与富硒土壤的滋养,荣获多项农业殊荣,特别是成为中国苹果产业协会的榜样品牌,名声远扬。农业之外,园区还融入科普、文化、采摘等元素,成为都市人向往的休闲胜地。游客可乘小火车环山游,赏景、品菜、听故事,尤其是那用苹果枝炖制的“章丘第一鸡”,回味无穷。

探寻济南乡村振兴之路上的“智”与“质”

  十九郎村正加速转型为集自驾、垂钓、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风景区,村支书的坚持与村民的奋斗,让荒山重获新生,也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可借鉴的道路。十九郎村的故事,是绿色发展的典范,展现了基层干部与群众携手共创辉煌的力量。

  “名相故里·杏花河韵”核心区建设启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新样板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下,章丘区再添新亮点——“名相故里·杏花河韵”泉韵乡居齐鲁样板示范片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该项目东起十九郎村,南抵道流村,西北至皋西村,沿杏花河蜿蜒展开,串联起沿线13个村庄,总占地面积达16.45平方公里,旨在打造一条集生态、文化、产业于一体的杏花河流域生态长廊。

探寻济南乡村振兴之路上的“智”与“质”

  作为齐鲁样板的关键一环,该项目依托“三心、一带、一环、四区”规划,引领乡村振兴新趋势。项目核心为“名相故里”田园会客厅,占地200余亩,投资1600万,集智能农业、田园体验、城乡融合与文化展示于一体,内设多功能区,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总投资1.98亿的项目,涵盖基建、文化展示、绿化提升与智慧农村等,旨在通过“相公有礼”品牌,整合资源,推动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

探寻济南乡村振兴之路上的“智”与“质”

  “名相故里·杏花河韵”不仅挖掘章丘生态资源,更融合历史与现代,提升村民生活,促进产业升级,增强乡村治理,同时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新去处,助力章丘乡村振兴。未来,该项目将塑造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样板,展现鲁文化与现代农业成果,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相公模式”,让章丘乡村振兴之路更加坚实璀璨。

  桑园村“三变”改革成效显著,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章丘区桑园村作为“三变”改革先锋,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经济焕发新生机。该村2900人口,970亩土地,依托121名党员和四大党支部,企业兴旺,年产值8亿,税收超4000万,村集体年收入高达620万。

探寻济南乡村振兴之路上的“智”与“质”

  自“三变”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桑园村广泛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创新成立了置业、土地、劳务、旅游四大合作社,实现了改革工作的全覆盖。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与动员,共收集村民就业意愿信息2000余份,签订土地入股意向书686份,有效整合闲散劳动力80余人,为改革注入了强大的人力和资源活力。其中,置业合作社创新租房模式,投资750万建标准化厂房,村民占股七成,年收益达158.8万,村集体增收47.6万,股东年分红近2000元,显著提升村民收入与幸福感。

探寻济南乡村振兴之路上的“智”与“质”

  此外,土地股份合作社与鲁供丰农供销社达成深度合作,签订托管协议,打破传统种植模式,将耕地面积从850亩扩大到930亩,实施整体对外托管,确保农民每年每亩土地保底收益1000元,同时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这一合作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为桑园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桑园村的“三变”改革实践,不仅实现了村民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更让资源、资金、农民三方实现了深度融合与共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未来,桑园村将继续深化“三变”改革,探索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新质生产力跃动田野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济南市莱芜农高区杨庄镇,一座占地面积1100亩的智慧农业产业园,由济南科百数字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匠心打造,正引领农业新风尚。科百科技依托北京科百宏业的技术力量,自2018年起深耕农业现代化与智能化,其智慧农业产业园成为行业标杆。

探寻济南乡村振兴之路上的“智”与“质”

  科百科技自主研发的5G农业物联网信物融合系统,作为全球首创,引领数据采集、传输与应用的技术潮流,确保农业生产高效精准。其智慧农业产业园内,160余种数字模型全年运作,精耕细作32类高品质作物,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显著提升农产品质量,展现了数字农业的巨大潜力。

探寻济南乡村振兴之路上的“智”与“质”

  同时,科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科技赋能周边村庄,促进农业产业升级,解决村民就业难题,培育新型技术工人,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其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更推动了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作为北京科百宏业的全资子公司,济南科百在莱芜农高区的1100亩智慧农业产业园,已成为数字农业技术应用的璀璨明珠。通过整体和技术托管模式,科百服务范围跨越济阳仁风、海南三亚等地,服务管理面积超万亩,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的广泛传播与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

  科百科技持续深耕数字农业领域,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通过精准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其创新举措不仅优化了作物生长环境,更推动了数字农业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发展,为乡村振兴书写了新篇章。

  山乡花雨澜山 创农文旅融合新模式

  近日,山乡集团在澜头村成功打造的山乡花雨澜山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正式亮相,标志着该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项目充分发挥省属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深度融合澜头村的生态文化底蕴与特色农业,以乡村旅游为引擎,引领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探寻济南乡村振兴之路上的“智”与“质”

  山乡花雨澜山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围绕“高效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三大核心产业展开布局。一产方面,占地约150亩的大棚种植项目成为亮点,其中包括1座智慧农业大棚、13座温室大棚和8座拱棚。通过引进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优质种苗,并聘请经验丰富的乡村种植能手,项目成功种植了草莓西红柿、螺丝椒、圣女果等高品质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还通过研学采摘、文旅采摘、驻地渠道保供等多种形式拓宽了销售渠道,实现了农产品的多元化增值。

  此外,项目还坚持“村企联建、互促共赢”的理念,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澜头村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的成立,不仅向山乡集团输送了长期和灵活用工劳动力,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了双赢局面。同时,项目还利用传统民居改造项目,引进非遗文化,打造非遗小 镇项目,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山乡花雨澜山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成功打造,不仅为澜头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样本。未来,随着项目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山乡集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编辑:张晓艳   值班主任:田艳敏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