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四季度主推产品密集上线 顶流分红险有何优势?

2024-12-09 10:25:48

来源:

责任编辑:张晓艳

  近日,多家险企密集上线四季度主推产品。八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公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明确了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0%;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

  在产品预定利率切换窗口期的业绩井喷后,不少险企提前完成了全年业绩,并预计提前开启2025年“开门红”,记者获悉,已有多家险企召开“2025开门红”业务启动大会。

  随着业务节奏步入新阶段,新预定利率定价产品和新形势下产品策略下,险企产品策略受到了业内关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型产品预定利率下调至2.5%以后,多家险企透露,下半年至明年将聚焦分红险的销售。

  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在年中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预计后续分红险会替代传统型产品成为新的主力产品类型,占比可能会超过50%。近日,平安正式推出了今年四季度的新产品平安御享金越(2025)终身寿险(分红型),正是一款分红型寿险产品。

  低利率时代下 “保底+浮动”更具优势

  相较传统型保险产品,分红型产品最大的特征在于其收益的固浮结合,分红险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人寿保险。在中国保监会的统计口径中,分红寿险、分红养老险、分红两全险及其他有分红功能的险种都被列入分红险范围。

  在当前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多位业内专业人士认为,具有浮动收益特性的分红险产品更适宜当下的市场环境。一方面,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未来市场利率的不确定性,以及利差损压力持续累积,分红险作为一款客户与保险公司收益风险共担的产品,能够更好分散风险;而从客户的角度来说,随着产品预定利率的持续下调,期限较长的固定利率产品可能会有在未来利率被“击穿”的风险,而在固定利率的基础上叠加一定的浮动收益对客户来说可能是更具安全性的选择。

  以平安近日上线的四季度的新产品——平安御享金越(2025)终身寿险(分红型)为例,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寿险产品定价利率的下调,开发固定+浮动收益的分红险,能更好契合客户需求。

  其进一步表示,转型分红险是大势所趋。首先国家政策方面,新国十条提出推进产品转型升级,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其次市场需求层面,随着定价利率不断下降,分红险“固定+浮动”收益的特性,使得客户在下行期能达到避险的效果,上行期又能获得相对更可观的收益,吸引力将逐渐突显。而公司层面,分红险较传统险的保证成分更低,能够降低长期的利差风险。可以说分红险是实现了客户和公司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实现双方共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在利率下行,分红险仍可能提供比传统保险产品更具弹性的收益,特别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回暖甚至出现小牛市阶段,分红险的收益是可以期待的。同时,分红险具有保险保障功能,这是其他理财产品所没有的。

  去年以来,分红险产品声量提升明显。随着传统产品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至2.5%,四季度市场陆续推出和上新分红险产品,并作为2025年一季度主推产品。在负债端刚性的情况下险企很难大幅提高权益资产配置比例,而分红险作为一种可以与客户共担部分风险的产品,被行业寄予厚望,成为行业一致的转型方向。

  不过针对多家大型险企如平安、太保在此前透露的分红险占比未来将达50%的目标,王国军认为,各家保险公司产品的侧重不同,50%这个比例只可能在部分保险公司实现,对于一些保险公司而言,过高比例的分红险未必是好事。

  转型分红险 大保司更具优势

  事实上,要支撑分红险产品的吸引力,保险公司的投资水平和稳定性至关重要,而这一点上,大型保司的优势更为明显。随着分红险产品的增加也意味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需要在红利分配、产品特性、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以吸引和保留客户。

  分红险的红利实现率背后是保险公司投资能力的较量。在预定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分红险的胜负手变成了非保底部分,即红利表现。保险公司需要维持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以满足红利分配的需要,这在投资收益率下降的市场环境下面临一定挑战。

  此外,分红险产品相较于其他保险产品,消耗的资本金较多。随着分红险产品规模的增长,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将面临增资压力。如果股东的增资能力不足,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偿付能力和持续经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行业的整体分红实现率在监管限高的要求下,整体有所下降。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原副主任、教授朱俊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由于多重原因导致分红实现率水平下滑。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很多一些中小主体面临的挑战比较大,因为通常来讲,规模大一点的公司,整体的投资能力会更强一些。因此,分红险产品为主导的市场格局,可能也会发生一些分化,资源禀赋强、投资能力强的公司,会更有优势。

  上述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针对这一问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平安在分红险经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分红险账户资产规模超万亿元,在销售管理、投资运作、运营服务方面已形成较成熟的机制。

  稳定的投资能力是分红险收益保障

  实现较高分红回报与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紧密相关。近年来,由于利率下降及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保险行业的整体投资收益率经历了较大的起伏。不过相对而言,大保司的投资收益率水平更为稳健。

  上半年五家A股上市公司,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分别实现总投资收益率4.1%、3.6%、3.5%、2.7%、4.8%。

  整体而言,各大保司投资表现均较为稳定,为分红险的红利实现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业内人士认为,红利实现率由利益演示红利水平和实际分配红利两方面决定。实际分红水平受到外部环境变化及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今年市场利率水平持续下行,权益市场波动性加大,分红账户投资收益率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分红水平下调符合当前市场收益趋势。若未来市场利率水平上行,投资收益改善,分红水平也将相应检视调整。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分红险“固定收益+浮动收益”结合的特点,对客户依旧有较大吸引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10月以来,已有多家保司上线了分红险新产品,包括同方全球人寿、阳光人寿、招商信诺、泰康人寿、中英人寿在内的多家险企四季度主推分红险产品已经在各平台上线开售,中国平安的平安御享金越(2025)终身寿险(分红型)也已上市。

  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产品沿用了近几年市场接受度较高的增额寿形态,又融入了分红险固定+浮动收益的特性。这样该产品就提供两个层面的确定性:一是确定的现价,保单现价写进合同,在一定年度后按约2%每年递增;二是确定的红利分配机制,公司分红险经营获得的可分配盈余,按监管规定不低于70%分配给客户。这样刚好满足了客户既需要稳健、又想要获得相对高收益的储蓄需求。

  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分红险兼具保障与投资双重功能。它不仅提供传统寿险的生命、健康等多重保障,还允许投保人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实现资金的稳健增长。在特定的低利率市场环境下,分红险重回“顶流”自有其必然性,不过,实际销售情况如何还需要看后续市场的考验。

编辑:张晓艳   值班主任:田艳敏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