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五条细则“满月” 楼市经历冰火两重天
摘 要:随着多个城市新国五条细则渐入“满月”,近期的楼市呈现量跌价滞、观望情绪加重等特点。新一轮楼市调控会不会成为一道价格“分水岭”,房地产市场又能否就此进入良性轨道?
等专家指出,一些地方规避热点问题,缺乏“杀伤力”。一线城市对于政策执行较为严格,不少二、三线城市则“从轻发落”。“一些地方难舍楼市依赖,细则缺乏诚意,调控效果难免打折扣。”
但是,新政策已在短期内抑制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央行调查显示,购房者购买意愿逐渐高位下滑,未来3个月内准备出手购房的居民占比为14.8%,较上季下降0.6个百分点。
市场反应
应对手段冒头 开发商“曲线卖房”
楼市高烧暂退,但记者走访中发现,拖延开盘、捂盘惜售、“阴阳合同”等手段逐渐冒头。
——— 拖延工期、捂盘惜售。部分城市新国五条细则中明确指出,对报价明显高于项目前期成交价和周边在售价格且不接受指导的项目,可暂不发预售证。然而,价格、开盘时间未定,是记者在多个楼盘走访时得到的回复。大兴一家楼盘,原定3月底开盘的项目一直到5月还未见动静。尽管买房者多次质疑,但开发商只含糊其辞。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由于前期天价成交量已让一些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因此一些开发商并不急于出手,而是打起了先观望再择机涨价的“算盘”。
——— 申报毛坯房,卖出“精装价”。为了达到拿预售证和卖高价房两不误的目的,一些开发商申报给建委的是很低的毛坯价,然而出卖时却告知消费者要签订毛坯和精装两个价格合同。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轻轻松松就比申报价格多出小十万。
针对新国五条细则出台后,房地产市场出现的种种新情况,北京、广州等地的建委和房管机构表示,正密切关注,并在研究相关配套措施,防范开发商钻政策漏洞。
业内建议
政策“精确制导”避免误伤购房者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土地、信贷、楼市调控政策,然而房价高烧多年不退。如何让楼市走出“十年九调,屡调屡涨”的怪圈?“楼市调控不能仅限于量跌价滞,最终目标是价格稳定。”陈国强说,“政策仍待细化,让政策‘精确制导’,而不要旁落‘空调’,误伤购房者。”
此次新国五条首度在大中城市同步执行限价政策,首度将房价调控工作纳入地方考核体系,广东等一些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步伐加快,但是,房产税试点范围扩大已进入执行阶段。但仍未能公布扩容名单,住房信息联网也再次延迟推出。
业内人士提醒,从新国五条的落地来看,中央的调控目标是房地产市场平稳,房价稳定,而地方的目标是房价“增幅稳定”,这和中央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值得警惕。土地出让溢价过高推涨房价的情况需要得到控制,政府也应适当控制出让地价、适度让利。
黄瑜称,展望未来,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仍存在调控政策加码风险,市场预期较为复杂,不同城市住宅市场将进一步分化。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对记者表示,目前来看,房价在未来3个月内零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大,而“北京楼市调控的效果将是全国最明显的”。
陈 建议,中央除了对各地土地供应计划进行明确规范和考核,更应考核土地供应的完成率,对于完成率低于基数的城市要问责。“因为过去几年各地土地供应计划的完成率大多不足七成。”他说,“只有加快改革,才能避免‘越调越涨’的窘境,促进地产市场良性发展。”
十大城市4月二手住宅价格指数
城市 环比涨跌 同比涨跌 样本平均价格
广州 2.83% 22.04% 18167
深圳
- 楼市20%个税 四大一线城市仅北京严格执行(2013-05-02)
- 一季度楼市爆发式增长 14家房企销售过百亿(2013-04-11)
- 体验房产交易:排队号被倒卖 要贷款先办卡(2013-03-08)
- 我国多地收紧公积金贷款政策 楼市调控加码在即(2013-02-20)
- 二手房市场量价齐升 楼市调控加码预期升温(201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