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或取代域名 安全隐患待治理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尤其是腾讯、阿里巴巴、新浪等互联网巨头对二维码的大力推广,二维码已经普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与此同时,使用二维码导致的话费丢失、隐私外泄等安全威胁与日俱增,二维码正在成为手机病毒、钓鱼网站传播的新渠道。
巨型二维码亮相合肥森林公园
日前,一幅巨型二维码图案亮相合肥森林公园。据了解,该二维码长宽均为80米,其中绿色区域为草坪,白色区域用石子铺就。游客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扫描后,将能听到风声、雨声、鸟叫声等与森林有关的音乐。 新华社发(王志强 摄)

河北西瓜贴上二维码
时下,正是西瓜种植大县——河北省阜城县“漫河牌”西瓜上市的季节,每一个即将成熟的西瓜上都贴有二维码,消费者购买时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获知西瓜的产地、品种、生产标准、授粉日期、种植户名称等内容,实现对西瓜的追根溯源。目前,阜城县4万亩西瓜已有60%采用了二维码技术。记者 王民 摄
“未来的互联网世界可能不需要域名。”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近日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需要注册网址,只需一个号码,用二维码一扫,所有的服务都可以提供。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尤其是腾讯、阿里巴巴、新浪等互联网巨头对二维码的大力推广,二维码已经普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与此同时,使用二维码导致的话费丢失、隐私外泄等安全威胁与日俱增,二维码正在成为手机病毒、钓鱼网站传播的新渠道。
无处不在的二维码
“不知道二维码?你OUT了!”本着学习的态度,记者加入一个有着500余人的二维码行业交流群后,看到第一句话就倍感羞愧。据Arbitonand Edison Rearsh最新研究报告,今年1至2月,53%的美国受测者拥有智能型手机,其中21%的智能型手机用户至少扫过一次二维码,2%的用户每天都会扫二维码。
对于中国用户来讲,二维码同样不陌生。继“二维码是移动互联网入口”的论述之后,在近日召开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称,未来的互联网可能不需要域名,将被二维码所取代。
显然,这样的预测并非空穴来风,从地铁广告、火车票、飞机票、快餐店、电影院、电视屏幕到听音乐、买菜、赏花、扫墓,二维码应用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欧盟食品安全一揽子立法提案新在哪里(2013-05-15)
- “掺假羊肉”倒逼溯源机制建立(2013-05-15)
- 一次性纸杯安全存隐患:“嘴边上的危险”需重视(2013-05-11)
- 证明吃鸡安全性 百名餐饮老板吃“百鸡宴”(2013-04-27)
- Hold住信用玩转卡:持卡人一定要保证三个安全(201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