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风险究竟有多大
摘 要:近年来,关于我国影子银行的争论持续不断,影子银行风险问题备受关注,有观点甚至一度担心它会引发系统性风险。那么,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如何?风险究竟有多大?
治理:多管齐下“组合拳”
专家认为,影子银行业务是规避金融管制的结果,也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对影子银行治理不应“一刀切”,而应标本兼治。“尽管目前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还不高,运作形式相对简单,但仍然要摸清底数,未雨绸缪,参照国际银行业的经验教训和新确立的监管框架,制定相应的监管规章,实行分类监管。”夏令武说。
尚福林强调,对影子银行的治理,重点管住放大杠杆、期限错配和信用转换三大风险。规范小贷公司、租赁、典当、网络融资等融资行为;严禁银行提供筹融资便利;管住交叉产品套利;控制资金投向。
张承惠认为,须尽快完善影子银行监管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安排;银行须进一步提高透明度;贯彻分类化和差异化的监管理念;提高对消费者的保护。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表示,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监管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同时,鉴于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已打破传统的银、证、保分野,模糊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界限,必须推动“一行三会”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协调。“从根本上化解影子银行风险,须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健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李扬说。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以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人民银行、银监会等也在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从近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看,我国影子银行风险有望得到进一步化解。
相关新闻
- 影子银行“退烧”或成阶段性趋势(2013-08-16)
- 理财帝国“六大连池”:与影子银行如影随形(2013-05-28)
- 影子银行: 是金融幽灵还是融资助手(2013-03-25)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