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401K倒逼商业养老险加速创新
摘 要:补充养老再出新政策。12月6日,三部委联手推动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在领取时缴纳个税,以鼓励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完善养老计划,堪称中国版401K出台,引起了各界关注和热议。而同样作为补充养老的商业养老险,将迎来更大的挑战,为了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须不断创新发展。
、长期护理保险等保险业务需求也有所增加,目前已有不少保险公司在抓紧机遇大力发展养老产业。
“对保险公司而言,市场需求是增加了,但如果不能研发出好产品来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商业养老险发展将受到限制,保险公司产品的质量将是关键。”朱铭来还举例说明,保险公司根据现在人均年龄为75岁设计,那么随着人均寿命延长,产品的定价以及保险金领取等方面都要适度调整;而且要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微博]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此次递延纳税政策出台后,可能会激发一些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从而充实企业年金规模,这对保险公司将是一大利好,因为保险公司作为企业年金的受托人、投资管理人和账户管理人充当重要角色。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还指出,目前健康养老保险在企业年金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并未达到预期,随着递延纳税政策的落实,借助这个发展契机健康养老保险公司或将有所作为,尤其是在专业服务方面优势更加凸显。
中国版401K无疑为养老险发展提供一次机遇,但同时也是一大挑战。一位分析人士认为,企业年金实施递延纳税后,企业年金覆盖面将增加,相对而言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的吸引力下降,对其市场发展将形成一定的压力,尤其目前暂无税收优惠,商业养老险如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显得尤为关键。
商业养老险个税递延或联动
监管部门正在争取试点推行
相对企业年金递延纳税政策的落地,市场期盼已久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即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实行税前列支)却迟迟未见动静。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分析,个人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可能联动推出。
数据显示,与年增万亿的整个寿险市场相比,个人养老保险包括个人年金占比只有1/10,这与不断严峻的老龄化社会并不相符。因此,保险业希望通过税收优惠来增加商业养老险的吸引力。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微博]表示,由于我国企业相关税赋较重,发展企业年金的动力不足。因此,应当开展面向全体纳税人的个人年金业务,通过个税递延优惠政策,扩大补充养老保险受益群体的覆盖面,增强全社会抵御长寿风险的能力。
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副主任袁序成及多位业内人士都公开呼吁,期望尽快出台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近期的内部讲话中再次谈到,由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牵头,制定具体方案,抓好推进落实。要从投保、给付两端着手,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政策。
“预计个人年金的税优政策也即将出台,至少明年很有希望。”朱铭来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企业年金覆盖面很低,因此作为基本养老保险重要补充的个人年金也应该同步发展。此前相关部门有研究过将企业年金与个人年金的税收优惠进行联动,由于企业年金税优政策先行出台,估计目前仍在就落实的一些细节调整探讨。
对于个税递延养老保险落地难问题,朱铭来进一步解释称,企业年金是依据单位为载体,以工资为衡量标准,相对更好落实;然而个人年金借助什么载体、以怎样的标准设置封顶线合理、税收成本的计算等都更复杂,这对税务管理能力、信息平台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年金个税递延缴纳利好A股 中国版401K有望引资千亿(2013-12-09)
- 灾害倒逼中国版巨灾险加速面世 自愿试点开启(2013-10-09)
- 阿里巴巴能否成为“中国版苹果”(201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