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巨亏探因之三:子公司业绩不佳拖累业绩
摘 要:三元股份1月中旬发布业绩公告称,2013年经营业绩将出现1.85亿元至2.15亿元的亏损,据三元2013年中报显示,旗下控股子公司上海三元、呼伦贝尔三元及湖南太子奶集团均出现亏损,而作为三元“利润奶牛”的北京麦当劳同期利润仅2800万元。
三元股份1月中旬发布业绩公告称,2013年经营业绩将出现1.85亿元至2.15亿元的亏损,据三元2013年中报显示,旗下控股子公司上海三元、呼伦贝尔三元及湖南太子奶集团均出现亏损,而作为三元“利润奶牛”的北京麦当劳同期利润仅2800万元。业内人士指出,三元因盲目的多元化投资,已陷入内忧外患的窘境,扭亏为盈需要打造新品,开发新市场,并想办法把包袱甩掉。
受子公司业绩不佳拖累 三元2013年或巨亏两亿
三元股份此前发布的2013年业绩预亏公告显示,因原辅材料涨价及投资收益下降影响,公司年度经营业绩或将出现-1.85亿至-2.15亿元的亏损,而从2013年一季度开始,三元股份其实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三季度财报显示,2013年1~9月,公司已经亏损8658万元,第三季度便达到4854.58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上半年上海三元亏损了1451万元,同比增亏85万元。三元解释称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原辅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产品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下降。而地处上海的光明乳业在上海本地的盈利却是节节攀升。
三元另一家控股子公司呼伦贝尔三元乳业有限公司上半年同样增亏199万元至-691 万元。而这里无疑正是伊利和蒙牛的根据地,三元在竞争对手的腹地所取得的成绩可谓是“惨不忍睹”。
此外,一向作为三元“利润奶牛”的北京麦当劳2013年上半年利润仅2800万元,远低于2012全年8954万元的收益。
三元近年收购扩张皆未达预期 三鹿太子奶整合不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三元近年来接连的收购扩张皆未达预期,两年前,三元股份重整太子奶,四年前,三元股份以总价6亿多元竞得三鹿资产,然而连番扩张不但没有给三元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公司发展由此一落千丈。
2009年三元收购原三鹿资产后,由于产能渠道整合不理想,河北三元处于持续性亏损中,据三元上半年财报透露,河北三元净利润虽然为-581万元,同比减亏751万元,但是仍连续五年未摆脱亏损的泥潭。
相比于河北三元的亏损情况,湖南太子奶可以说更为严重。2012年三元与新华联控股联合收购的湖南太子奶集团上半年亏损994万元,在2012年上半年刚刚并表时,太子奶仅仅亏损了2.39万元。
对于太子奶目前的现状,原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此前曾对媒体指出,太子奶的实际亏损情况可能远不止上述数字,因为太子奶的规模较大,还有那么大的厂房和人员,以及不少遗留问题需要处理,如果销售额达不到5个亿的规模,很难盈利,根据以前的经验,太子奶的营业收入需要达到5亿到10亿左右才能盈利。
李途纯透露,现在太子奶上半年8000万左右的营业收入,仅相当于1998年以前水平,现在太子奶的营业收入还不如太子奶15年前的水平。
三元当时吞下湖南太子奶,被外界看做是一步险棋。李途纯也举例称,2009年,当株洲市政府托管经营太子奶之后,太子奶当年的营业收入就下降到4个亿左右的规模了,营业收入下降了5倍;随后的2010年,太子奶的营业收入只有1个多亿的规模了。
对于太子奶的问题,中国乳协理事陈渝分析认为,三元食品在三鹿还没整合好的情况下,现在又去整合太子奶,要整合好,确实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再加上三元股份自身的体制不够灵活,经历阵痛在所难免。
三元陷多线作战窘境 专家支招三元扭亏
针对三元及其子公司业绩不佳,营销专家穆兆曦评论称,三元陷入蛇吞象的窘境,多品类扩张是把双刃剑,多战线作战,会造成四处树敌、精力分散、兵力分散、资源分散等问题,致使在泥沼中越陷越深。最后,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也是影响业绩的因素。
他认为,
- 三元巨亏探因之一:微利难抵成本重压是主因(2014-02-13)
- 中石油四年七起事故 4家子公司被曝存重大隐患(2013-12-30)
- 新安股份再曝环保问题 子公司被责令停产整改(2013-12-27)
- 欧莱雅拟2.3亿欧元收购资生堂子公司 达成排他性协议(2013-10-21)
- 云天化为保壳急抱佛脚 大股东换走三家亏损子公司(201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