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富翁炒白银一个月变成百万富翁
摘 要: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此类骗局并非消费骗局,而是投资骗局;该领域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无关,而是由证券期货等投资领域的法律来规范。据记者了解,2011年初,国内有法院开始受理因投资“现货”金银而产生纠纷的民事案件。此类案件属于新型案件,尽管法院判令向投资者返还本金是大势所趋,但投资者维权的道路并不轻松。
今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多个交易平台设置“白银(19.83, 0.12, 0.61%)现货”陷阱令投资者产生巨额亏损的骗局。央视借助于3•15这个时机集中曝光,说明此类交易受到广泛关注,也说明此类骗局非常典型。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此类骗局并非消费骗局,而是投资骗局;该领域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无关,而是由证券期货等投资领域的法律来规范。据记者了解,2011年初,国内有法院开始受理因投资“现货”金银而产生纠纷的民事案件。此类案件属于新型案件,尽管法院判令向投资者返还本金是大势所趋,但投资者维权的道路并不轻松。
炒银受害案例
案例一
上海吕女士三年炒“白银”亏损250多万元,还连累两个朋友
今年2月份,记者收到上海吕女士的投诉。吕女士从1996年开始投资股票,2012年10月,她通过朋友介绍到一家叫青岛华银的贵金属投资公司开户,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所投入56万全部亏损。在做交易的过程中,该青岛公司上海的一家分公司负责人方某积极游说吕女士做居间商,代理客户开户业务。吕女士便投入70多万元设立了一家代理公司。方某告知代理商除赚取客户交易手续费外,还可以分头寸。吕女士认为这种做法有违创业初衷和商业道德,于是和青岛华银公司的另一家会员单位签了只分手续费的代理协议。令吕女士意外的是,吕女士的两位朋友通过其开户,在青岛华银公司炒“白银现货”,后交易系统经常出现卡盘、滑点、网络迟延等不能正常下单的异常情况。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一个投入的10万的只剩1600元,另一个投入的65万的只剩1.9万元了!吕女士最初还以为是投资人是因手法不好、缺少经验、行情判断失误等自身原因才亏的,后来一打听才发现身边炒金银等现货的几乎都在亏钱。吕女士经过调查,发现青岛华银公司所宣传的政府批文根本不存在;吕女士从交易软件提供商还发现,交易软件后台完全是青岛华银公司所操控的,客户大额盈利或出金都会被自动警报,吕女士方才悟出原来这是一个投资陷阱。吕女士四处投诉无门,到青岛讨说法时还遭到对方的嘲笑。吕女士在近三年的时间里炒“白银”、赔偿、开公司亏损高达250多万元,被迫变卖房产四处筹款还债,生活陷入困境。
案例二
在“现货白银涨跌均能获利”的诱惑下,南京张先生2个月亏损42万
南京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是某知名证券软件提供商的忠实用户,对该上市公司的软件服务非常信任。2013年底,张先生经自称是该软件提供商业务员的推销电话,称该上市公司设在上海的子公司全资收购了天津某贵金属交易公司,该天津贵金属公司是天交所会员单位,有政府批准文件,可以经营“现货白银”;业务员称,“现货白银”可以双向交易,涨跌均能获利,可用一定比例资金进行杠杆操作,以小博大。基于对该上市公司的信任,张先生通过网络方式在该天津公司开户,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亏损高达42万元!张先生发现,该天津公司在开户和交易的过程中存在多处违规行为。张先生和该天津公司及其代理商多次交涉,均未讨回损失。
案例三
江西谌先生是公司职员,炒现货中不断追加投资结果亏损100万元
江西谌先生是这样“上套”的。2013年1月初,他在单位上班时,突然接到业务员的推销电话,问其是否了解“现货白银”。谌先生表示不明白,业务员称可以先开户,不做实盘交易,慢慢了解;且该交易平台该获得过省政府批准,交易资金绝对安全合法。谌先生经
- 人生必须要有第一桶金 你敢不敢做千万富翁(2014-03-14)
- 黑车司机自称曾是千万富翁(2013-12-13)
- 高速“功臣”十年巨贪4000万 一个批示产生千万富翁(2013-12-13)
- 农民工成千万富翁:起家小作坊 年收入超200万(2013-10-22)
- 千万富翁夫妻改行开公交 家有2千平米酒店(图)(201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