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败坏五铢钱 李渊乘虚而攻之
摘 要:未待天下战事平息,李渊便开始铸行开元通宝,迅速掌控铸币权,中国古代的纪重钱制度从此结束,通宝钱制度宣告开始。

《张议潮出行图》(敦煌莫高窟156窟壁画)
未待天下战事平息,李渊便开始铸行开元通宝,迅速掌控铸币权,中国古代的纪重钱制度从此结束,通宝钱制度宣告开始。
唐高祖李渊出身北朝贵族,鲜卑姓大野,字叔德。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柱国大将军、封唐国公;他的外祖父独孤信也是西魏柱国大将军、封卫国公;他的大姨夫宇文毓是北周第二位皇帝周明帝;他的七姨夫普六茹坚是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李渊的表弟隋炀帝征发无度,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李渊时任太原留守,率领军队攻入京城长安。隋炀帝与农民起义军作战失败后被自己的部下所弑,隋朝灭亡,李渊便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唐朝。由于五铢钱制度已经被隋炀帝搞垮,未待天下战事平息,李渊便开始铸行开元通宝,迅速掌控了铸币权。中国古代的纪重钱制度从此结束,通宝钱制度宣告开始。
隋炀帝败坏五铢钱
普六茹坚娶了北周开国元勋独孤信的七女儿独孤伽罗,进入了北周贵族的核心集团,便逐步掌握了北周朝廷的大权。大定元年(公元581年),普六茹坚代周自立,建立了隋朝,是为隋文帝,年号开皇。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派他的二儿子晋王杨广率领五十多万大军攻打南朝,消灭了汉人南渡建立的南朝政权,结束了东晋以来二百多年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
隋文帝建立隋朝的当年,即铸行五铢钱,后世称之为“开皇五铢”或“隋五铢”。五铢钱始于西汉武帝时期,至隋代已经流通近七百年。五铢钱在东汉时期最为繁盛,魏晋时期最为萧条。北朝鲜卑民族拓跋氏统治中国北方初期,北方五铢钱的流通仍然十分萧条。北魏中、后期,北方五铢钱的流通逐步复苏。此后,北魏分裂为西魏、东魏,很快又转化为北周、北齐。此时,北朝币制非常混乱,流通中的钱币大小轻重不等,各类虚币大钱纷纷涌现。为了规范钱币轻重质量,隋文帝铸行隋五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根据对出土文物的考证,隋五铢的重量达到法定标准,质量较好。

隋炀帝营建东都每月征用役丁二百万,官吏督役严急,役丁死亡近半,装载死尸的车辆,浩浩荡荡,百里相望不绝。图中居中者为隋炀帝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去世,杨广继皇帝位,是为隋炀帝。此时,天下殷富,隋炀帝立即启动了营建东都、开凿御河的工程。营建东都每月征用役丁二百万,官吏督役严急,役丁死亡近半,装载死尸的车辆,浩浩荡荡,百里相望不绝。开凿御河所用人工数量亦不下百万,官吏逼迫役丁加紧施工,所以工程进展神速。几个月后,隋炀帝就开始乘船沿御河巡游。此后,隋炀帝又筑长城,修运河,工程越做越大,劳工死者过半。至此,男人已经不够用了,开始征女人从劳役。然而,就是这么样折腾,朝廷调动了大量的劳动力,严重地扰乱了正常的生产,又拼命地花钱,还是不能将国民经济整垮。于是,隋炀帝另辟蹊径,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与战争同时发生的灾难是水患,大水淹没了四十多郡。水灾、战争、劳苦、疾病、饥饿、流离失所,各种灾难同时降临,天下百姓愁苦不堪。
隋文帝时期积累的财富至此已经消耗殆尽,社会生产已经无法正常进行。百姓无法生活,强者聚而为盗,弱者自卖为奴婢。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农民起义在山东章丘爆发。隋炀帝对于农民起义并未在意,继续进行征讨高丽的战争。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隋炀帝亲率百万大军渡过辽水,进围辽东城,结果大败而归。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再次亲率大军征讨高丽,亦未能成功。没完没了的折腾,社会经济濒临崩溃,钱币也就日益轻薄滥恶。钱币中掺杂铅锡较多,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