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对央行放话曲解为救市
摘 要:其实银行可能也在担心,由于商业银行过度的担心自己的资产安全性的问题,所以把本来应该按正常的速度放出去的,对于首套自住普通的商品房这样的贷款也减缓,的确现在发生了这样一些变化。从去年6月份以来,很多的商业银行以前是我们很容易就贷款,而且贷款大概一两个星期就下来了。但是现在发生了一个变化,就是说你很多去贷,首先他是不愿意贷给你,有的是愿意贷了以后要谈条件,说能不能我要给你浮动10%,要涨价贷。另外拖延贷,原来一两个星期就可以办好了,现在需要两三个月。
大。我觉得银行对自己的风险的管控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目前我们国家现在的银行,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就是国家的总体上的这样的一种政策,鼓励首套自住普通住房的这样一个政策,还是需要商业银行来给予支持,那么这一点的话可能对银行对于风险的这种管控,它是有矛盾的,我们现在也没有像房利美这样一个专门的住房的贷款机构,所以这个任务肯定要让各个银行,商业银行来分担,商业银行有自己的判断对风险。
现在开了一个座谈会,那么下一步这个座谈会,如果要是大家觉得自己还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可能对于这个执行下去再有什么样的办法,让真正的所谓国家政策和银行的自负盈亏和自我安全的约束能够平衡,那这可能也是我们银行业改革的一个方向。
鲁政委[微博]:从去年开始 一些商业银行放贷的积极性有所削弱
(兴业银行(9.97, -0.04, -0.40%)首席经济学家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从资金层面来讲,去年下半年一直到农历新年之前,各种资金成本显著的上升,但是房贷仍然是按照央行公布的贷款的基准利率基础上向上或者向下调整,其实你并不能够有多少可以随意上浮的这样一个空间。第二个从风险的角度来讲,从去年一些商业银行觉得房地产的风险在比过去有所加大,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考虑,放贷的积极性也有所削弱,央行这一次这样一个座谈会,我个人的看法就是从商业银行来讲,因为他的定价是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的,所以从收益的角度来讲,由于这个上浮的空间有限,所以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向松祚:银行的应对策略就是有保有压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最后必须要说一句话,当一个市场的风险开始快速的显现,当一个行业开始出现调整的时候,所有相关的参与者都必须要承担这个风险。也就是说,这个风险不可能压在银行和金融体系一个人身上,开发商必须要承担的风险,一些个人投资者也是要承担风险,这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说大家都要承担风险,所以在这个市场开始出现调整的时候,每个人的心态首先要回归理性。
非常简单,银行现在就是我刚才讲的八个字,就是银行的应对策略,就是有保有压,觉得风险很高的行业,包括房地产行业现在风险大家觉得很高了,那么变得非常谨慎,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对房地产开发商停止贷款,那么有些行业好的……
- 银行对央行房贷指导倒苦水 不愿赔本赚吆喝(2014-05-14)
- 央行力挺首套房贷:避免调控误伤刚需(2014-05-14)
- 央行官员再提对余额宝存款征准备金 收益或降1%(2014-05-06)
- 央行:货币基金存在“挤兑”风险(2014-04-30)
- 银监会、央行联手发布10号文 快捷支付再受限(201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