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类对冲基金赚钱能力比拼 定向增发近年亏损居多
摘 要:在2011年,国内开始掀起一股对冲基金热,至此之后,国内对冲基金开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成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已经沉淀下来了宏观策略、定向增发、大宗交易和市场中性策略四大策略,这些策略究竟赚钱了吗,过去的一年哪一类的策略表现得比较好呢?
5.31, -0.25%)指数-18.23%。其中,近一年来业绩表现最好的为基金经理张益驰管理的“远策定增恒盈”,近一年来取得了144.65%的收益率。排名第二、第三的“东源1期华鑫”和“国贸东方1期”则分别取得了54.22%和48.90%的收益率。
此外,有23只产品近一年来仍然取得负收益,国富投资旗下几只定增产品今年以来亏损幅度在20%左右。
定向增发产品业绩波动性较大,其风险不容小觑。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就指出,由于定向增发的股票通常较二级市场流通股有30%以上的折扣,为投资者提供了“安全垫”,但是,定向增发股票通常伴随1年的锁定期,也增加了收益的不确定性及流动性风险。
2)大宗交易策略:追踪折价 收益稳定
大宗交易是常见的另一种事件驱动策略。同样买入一个公司的股票,大宗交易比起二级市场来有一定折价,做大宗交易实际就是赚大宗交易价格与市场之间的差价。大宗交易策略在A股市场上一直流行,但是却鲜有人将其作为阳光化的产品,因而市面上有业绩可查的产品也就非常有限。
研究表明,大宗交易策略基本能够实现绝对收益,由于有折价买入的保护,持仓时间很短,净风险暴露也较少,与指数相关度也较低。
目前市场上主要从事大宗交易套利的阳光私募为瑞安思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在2010年5月成立了专门做大宗交易的产品“中融信托-思考一号”,截至5月9日,该产品当前的净值为1.63元,成立4年来实现了65.04%的收益率。
虽然有折价买入的保护,但是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有时候基金在接下货源之后,遭遇大盘环境突然大幅走低、个股或者整个板块出重大利空的时候,基金表现则会受到影响。另外的风险包括,货源来源不稳定,导致资金长时间闲置。最后,随着参与者越来越多,大宗交易折扣变小,套利空间缩水。
市场中性:低风险 中低收益
运用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基金一般会在权益类资产上同时做多和做空来进行对冲。在我国,受限于融券做空机制还不够完善,对冲基金多利用做多股票的同时做空股指期货的方式,对冲股票多头的系统风险,获取超额收益。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依靠选股能力赚钱,其核心是投资者的选股能力。
此类策略通过同时持有多头和空头,对冲掉了市场本身涨跌的系统性风险,并大多根据经过了历史行情数据与实盘数据检验的精密的量化模型进行交易,追求稳定持续的超额收益,所以业绩波动小、增长较为稳定。
由于其在对冲市场风险的同时也对冲掉了市场风险所带来的收益,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基金一般呈现低风险低收益的特征。在上涨行情中,其表现一般不及传统的股票做多策略,当市场出现震荡或下行之时,通常会有更好的表现。
目前国内使用股票市场中性策略的私募机构主要有尊嘉资产、金锝资产、倚天阁投资、道冲投资、朱雀投资、青骓投资、天马投资、申毅投资、棕石投资等,此外,重阳投资、翼虎投资、从容投资等老牌私募也纷纷推出股票市场中性策略产品。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日,当前正在运行的有业绩记录的市场中性产品共有89只,其中,成立一年以上且持续公布业绩的产品共有42只。
运作达到3年以上的市场中性产品有8只,这8只产品近三年来均获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为28.07%,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倚天阁投资的基金经理唐伟晔、黄如洪管理的两只产品,近三年累计收益率分别达到58.58%和48.03%。
虽然更为稳健,但并非说市场中性并不等于无风险,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白岩就指出,投资者在选择市场中性策略基金的
- 中国赚钱能力最强的16类人 看看其中有没有你(201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