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松祚:房地产企业不要再指望货币放水
摘 要:昨晚,央行[微博]宣布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所谓定向: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预计这一次向市场释放资金量大概在500到1000亿元左右,那么这些钱能否精准的投放到需要投放的领域?到底能显现出多大的效果?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中国农业银行(2.55, 0.00, 0.00%)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微博]、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庞大的量,这里面大概有22.4%的新增贷款是流到房地产行业的,而这里面又差不多有75%的贷款流到大中型企业。也就是说,中小微型企业拿到的贷款总量只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但中小微型企业其实承担着解决中国就业至少70%的任务。我再算一个帐,比如说100亿的贷款,很多大的国有企业动辄就可以拿走几百亿的贷款。如果我们服务中小微型企业,一个小企业拿5万贷款,100亿可以服务20万个企业,就算每个企业只就业5个人,就是100万人的就业,哪有一个拿着100亿贷款的国有大企业能够让100万人就业的,所以这个帐算下来是非常触目惊心的。
还有,过去我们的信贷资金过度集中在房地产,集中在这些大企业,效率非常低。我记得10年以前,1块钱的贷款可以创造至少1块4钱的GDP,5年以前可以创造7毛5分钱,现在只能创造4毛3分钱的GDP。这个效率已经下降,因为大量的信贷资金被浪费掉了。所以说问题怎么解决,第一个就是必须要加强监管,你不满足这个要求,马上给你停掉。第二个,要改善金融机构的内部激励机制,要让内部的员工,基层的行长,基层的信贷员有积极性去服务中小微型企业。现在的积极性不足,怎么不足?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基层员工,包括基层行长的工资奖金都是跟收入和利润挂钩的,那当然服务大企业的收入利润就很高,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的台湾有很好的经验,台湾的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型企业就服务的非常好,完全是一个人可能终身就服务比如说20个到50个中小微型企业,你的待遇不是与你的总利润、总收入挂钩,而是与你服务的企业的素质挂钩,他有一整套的指标,让这个信贷员能够很心甘情愿的,这一辈子可能就服务这50个、100个中小微型企业,帮他们能够一直生存的很好,那你自己也能享受很好的待遇。我曾多次讲过,定向降准的政策要发挥作用,它必须要有一个配套的机制,配套的制度,否则你光定向降准,我释放可贷资金窗口,我仍然可以不贷给三农和小微企业。
张鸿:小微企业缺钱是因为原来的路径依赖没有改变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其实我们现在又进入到6月,而在去年6月的时候钱很紧,那个时候的拆借利率都非常高,但是现在我们再看,其实不是特别高,说明什么呢?说明银行现在不是那么缺钱,不是那么缺钱,为什么小微企业仍然缺钱?就是因为原来的路径依赖没有改变,所以我特别赞同老向说的,其实我们在金融体系内也需要改革来带来红利,带来小微企业的这些红利。
就像我们经常做的算术题,一个蓄水池同时打开入水口,再打开出水口,入水口就是什么?就是如果我们降准,那就是央行钱到池子里,但现在池子里其实钱不是那么缺,最重要的是底下有出水口,出水口能不能非常定向的说,这个红色出水口流向房地产,这个蓝色出水口流向地方政府,紫色出水口流向小微企业,那么我打开紫色出水口就到小微企业了。钱上面是不印着说你这100块钱必须到小微企业,所以这个池子和池子之间其实是渗的,它不是有一个非常强的防水工程,所以从无论是从内部驱动,还是从各种软约束也罢,各种政绩的考核机制也罢,其实你过去的这种路径依赖的驱动还没有改变。
向松祚:中小银行纷纷进驻一线城市 很难确保资金会流向三农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觉得这一次的国务院、人民银行[微博]、监管部门下决心定向降准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表明我们现在开始从根本的机制上来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激励机制以外,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就是我们要有一个制度上的安排。就是你要让那些社区银行、中小金融机
- 向松祚:增速放缓是好事 我们必须忍受阵痛(2014-04-02)
- 向松祚:楼市拐点很快到来 万科策略不是空穴来风(2014-03-20)
- 银监会:关注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风险(2014-06-09)
- 彭文生:容忍房地产价格下跌 银行坏账才能暴露(2014-05-27)
- 刘利刚:中国房地产市场处于周期性调整阶段(201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