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买房模式:父母有期待 子女有压力
摘 要:钟晓慧的研究发现,接受访问的父母十分乐意为子女购买房产。已经帮助子女购房或正在买房的10位父母中,有7位主动提出为孩子买房,另外3位虽然不是主动提出,但也积极配合孩子的买房行为。经济能力较差、没有能力帮子女买房的父母,也通过占用公共空间、违建等办法,也为孩子谋得了独立的房间。
生女儿和丈夫“先斩后奏”,先下了订金买房,再告诉父母,但她的策略并没有成功,父母马上在同一个小区购买了一套房。
公开对抗
采取这种策略的女孩经济能力非常强,不但和父母一起买了房,还支付了父母的大部分治疗费用。在选择老公和婚房这两件事情上,均以父母让步告终。
协调矛盾
这个案例中的儿子婚后和妈妈住一起,但他正和妻子攒首期买自己的房子。他很清楚以后需要父母的资助,所以在调婆媳矛盾时,他非常注意两边的平衡。
子女应对:
经济能力强能抵御干涉
父母在资助孩子买房过程中重新界定家庭事务的范围并积极介入成年子女的小家庭事务,让年轻人觉得自身及小家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受损。子女会因应自己的处境,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以争取独立和自主。
钟晓慧告诉记者,在访谈中发现,子女的经济能力能够提高与父母谈判独立性的资本。经济能力强的子女更能抵挡住父母的干涉,需要父母资助买房的子女更顾虑父母的意见。也有案例显示,从小就被父母无微不至关怀的独生子女,即使暗中与父母对抗,也未能如愿。具体来说,子女通过三招应对父母的介入。
研究介绍
2010~2011年,钟晓慧在广州对22个家庭的33名成员做了47次深度访问。这些家庭中,有18个是独生子女家庭,3个是非独生子女家庭,另有1个家庭有独生子和1位领养的女儿。接受访谈的家庭成员包括14位中年父母和19位成年子女。家庭样本的选择考虑了阶层、地区(本地 / 外地)和子女 / 父母的性别差异。有的家庭拥有好几套商品房,有的家庭父母是国企退休或下岗职工。既有本地家庭,也有来自二三线城市、子女在广州工作的家庭。
- 80后不是“啃老族” 合理规划成就完美人生(2013-06-22)
- 80后夫妻华丽变身:从工资月光到买两套房(2014-05-15)
- 小夫妻买房故事:年入20万也敢买300万的房(2014-04-29)
- 小夫妻买房故事:年入20万也敢买300万的房(2014-04-28)
- 投资房产还能赚钱吗 小康家庭对买房收益情绪悲观(201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