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因无赚钱效应很少炒股 中国股民正老龄化
摘 要:“85后”的年轻人为何很少炒股?国内不少城市房价的下跌是正常的波动还是巨大的经济风险?昨天和前天,第六届中国(国际)资产管理大会在杭州举行,经济学家李连仲,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导、经济学家胡俞越,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毕吉耀等一大批经济界名人相聚一堂,为大家一一指点迷津。
“85后”的年轻人为何很少炒股?国内不少城市房价的下跌是正常的波动还是巨大的经济风险?昨天和前天,第六届中国(国际)资产管理大会在杭州举行,经济学家李连仲,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导、经济学家胡俞越,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毕吉耀等一大批经济界名人相聚一堂,为大家一一指点迷津。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也莅临会场,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最具代表性的“理性预期理论”进行解读,获得了全场热烈欢迎。托马斯·萨金特已六七次来到中国,而这是他首次来到杭州。
两个缸各装20个球猜球颜色
你会选哪个缸
托马斯·萨金特现在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他研究的领域是宏观经济,学术专长是动态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他的演讲主题是《风险与不确定性》。对这一“高大上”的学术理论,托马斯·萨金特是怎样解释的呢?他举了个例子。
你走进一间房子,来参加一场赌注。有A、B两个缸,A缸有10个黑球和10个白球,B缸也有20个球,但不知道黑球和白球各有多少。如果你能够猜中某一个球的颜色,就可以获得1000万美金,如果猜错了就没有奖金。你会选择哪个缸?
当初参加这个实验的对象有很多经济学家,结果大部分的经济学家选的是A缸。其实这个实验就是分析人们对于模型不确定性的偏好,普通人也更愿意选择A缸,因为选择A的话,猜对概率是50%。但贝叶斯法则的支持者可能会选择B缸。贝叶斯法则就是:如果看到一个人总是做一些好事,则那个人多半会是一个好人。就是说,当不能准确知悉一个事物的本质时,可以依靠与事物特定本质相关的事件出现的多少去判断其本质属性的概率。
贝叶斯法则的信奉者认为B缸猜中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有内置的概率估计的做法。选择B缸的人会有极大极小心理,他会想到最差的一种情况。人们是通过极大极小计算的模型来算出自己猜中的可能性的范围。萨金特认为,这是理性预期的延伸,也是对人们认为自己无所不知的心理的终结。
说得简单点,萨金特的理性预期,就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以动态分析做出的预期,而不是运用过去记录去预测未来、错了再试。
为什么要使用理性预期?萨金特认为很简单的原因就是,如果你有充分的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采用大数法则来算出一个经济行为的概率分布,然后作出最佳的选择。股市和衍生市场中,有些人对概率有很好的理解,他们的预测比你更加准确,他们就更会赚钱。财富就是从作出不准确概率的人的手中转移出来的。
“85后”为何很少炒股
因为没有赚钱效应
其实,萨金特讲的理性预期,在生活当中比比皆是。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导、经济学家胡俞越说,现在A股市场上炒股的“85后”数量很小,就是因为他们参加工作的时间大多在2007年牛市以后,股市没有财富效应。说白了,这是“85”后理性预期下作出的理性选择。
“85后”的年轻人不是不理财,他们理财的方式是各种宝,马云的余额宝,它的影响力比股市的影响力还大。中国股民数量超过1亿,但是要拦腰斩一半(沪深两市同时开户);余额宝现在的用户数量超过1亿,它的资金规模接近6000亿。余额宝客户的平均年龄是29岁,“80后”、“90后”占到了76%。而中国A股到去年底30岁以下的股民开户数加起来才2091万(1000多万人),而50岁以上的占到29.88%,40岁到50岁的占28.09%。中国股民老龄化。中国股市不起来,年轻人就会逐步远离股市。
- 85后大学生张弛的追梦故事:用互联网思维下乡种地(2014-01-23)
- 85后经济适用男月入6000元 如何打理小金库(2013-10-14)
- 理财生活 85后严格财富规划摆脱“月光族”(2013-07-16)
- 85后画家复原“赫氏近鸟龙”雕像 历时约4年(2013-05-17)
- 重庆股民卖房炒股 1年不到60万缩水至不足20万(201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