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代理人私售P2P 20位投资者损失1000多万
摘 要:据《劳动报》报道,面对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态势,上海坐不住了。上周末,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首个省级地方政府“促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响亮提出“努力建成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高地”。
据《劳动报》报道,面对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态势,上海坐不住了。上周末,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首个省级地方政府“促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响亮提出“努力建成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高地”。同时,也为风险防控划定了底线,强调将严厉打击互联网金融领域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P2P网贷,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产物,但也是风险高发地。一方面,P2P网贷平台动辄以15%至20%的高收益率和名目繁多的各类“担保”吸引眼球,另一方面是风险意识松懈、为追逐高回报的投资者们。而老年人对于新兴投资渠道的认知缺乏及对收益的盲目性,也让他们成为某些P2P企业的“刀下鱼肉”。P2P平台正在经历一场信任考验。
业内爆料
保险代理人私售P2P 20位投资者损失1000多万
不久前,“帕拉迪集团资金链断裂、总裁携款潜逃”的消息在业内不胫而走。40多名投资者遭遇了本金、利息石沉大海后,其中一部分投资者转而揪住了另一根“救命稻草”———沪上某知名保险公司,并向其要求索赔。
看似不相关的两家企业如何被联系到一起?记者了解到,这些投资者人手一份的“借款合同”中,借方为帕拉迪(上海)企业管理咨询中心,合同中表明借款年利率为12%,采用利息按约结算支付的模式。此外,在另一份“帕拉迪集团有限公司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书”中,作为母公司的帕拉迪集团同意为子公司帕拉迪(上海)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承担连带责任担保,担保金额为5千万美元。
只是,白纸黑字的合同中看不到任何关于该保险公司的字样。但20位投资者一口咬定,向他们推销该款帕拉迪P2P线下理财产品的,正是该保险公司的业务员。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今年年初,数名离职业务员借着保险公司名头,电话邀约多位老客户,并以保险公司名义组织了一场帕拉迪旅游产品说明会。有意思的是,当时的上车集合出发点,也被“有心”挑选在该保险公司某营销职场大楼底楼,然后,汽车扬长而去直奔帕拉迪公司。拿着业务员印有该保险公司抬头的名片,整个过程中,投资者自始至终认为此产品为该保险公司所代理销售,虽然最终与之签订合同的是帕拉迪,但就此轻信购买还是出于对保险公司的信任。
而差不多同一时段,保险公司方面则出现大量客户“异常退保”的现象。通常来说,由于退保将损失20%到30%的现金价值,客户一般会细细询问力求将损失减到最低。可这些异常退保客户,却对金额损失毫不在意,表现尤为大喇喇。
经过核查,近20位被骗投资者中,16位在业务员的鼓动下进行退保转而将资金投给帕拉迪。事发后,这20位投资者共计损失金额1000多万元。而且,这20位客户全部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客户。
提醒:对私售现象务必说不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眼下不少保险代理人已经不甘于保险并不算微薄的佣金,而是私下推销起P2P产品。P2P公司或第三方理财公司也频频从险企挖角离职甚至在职业务员,看中的则是他们手里现成的客户资源。普通人因为信赖保险公司,而轻信了与保险公司没有任何关系的“野鸡”P2P产品,一旦P2P人去楼空,最终将落得血本无归。
“这并非特例。P2P过去在做,现在还在做,这次刚好赶上帕拉迪法人卷款而逃,而类似的风险隐患实际一直存在。”该人士表示,从法律上讲,代理人除了代理的保险产品外,其任何推销行为与保险公司并无关系。公司与代理人签的是代理合同,而不是劳务
- 为自己设计养老方案是一种幸福——记优秀保险代理人 魏兰(2014-05-14)
- 银行纷纷进驻P2P掀起理财新变化(2014-08-07)
- 银行扎堆P2P 盛宴还是剩宴(2014-08-06)
- 北京第三家P2P跑路 10月网贷平台或现倒闭潮(2014-08-04)
- P2P"本息保障"涉违规宣传 担保公司不是"救世主"(201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