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双十一”狂欢背后的忧伤:昙花一现的繁华

http://www.e23.cn2014-12-08腾讯

    摘  要:于电商而言,把投给电商平台的广告费要回来,直接给消费者,打造爆款畅销产品就这么简单。同样是低价策略,“双十一”大家都会记住天猫,而采用体验式营销,消费者直接获益,短期内凝聚人气,打造爆款,且不影响后续销售,是商家实现低成本快营销的关键,更是谋求消费者与商家共赢的首选方式。

  摘要:于电商而言,把投给电商平台的广告费要回来,直接给消费者,打造爆款畅销产品就这么简单。同样是低价策略,“双十一”大家都会记住天猫,而采用体验式营销,消费者直接获益,短期内凝聚人气,打造爆款,且不影响后续销售,是商家实现低成本快营销的关键,更是谋求消费者与商家共赢的首选方式。

  “双十一”,备战数月、巅峰一天,天猫1分钟破亿、3分钟破10亿、总成交额570亿,京东、苏宁易购、亚马逊、当当等各大电商平台同期进入战场,火爆刺激、惊心动魄,一场轰轰烈烈的电商狂购节已经拉下帷幕。

  “双十一”的硬伤:短短24小时的狂欢,电商畅销爆款梦难圆

  不可否认,百亿元级数的购物总额、分分钟亿元进账,这些华丽的数据,的确亮瞎了众人的眼球。然而,看到自家店铺蜂拥而至的订单,冷静下来的商家却在思考:为什么只有“双十一”才有这样的繁华?电商狂购难道只有昙花一现?

  而最忧伤的莫过于对众商家而言,让利的是众商家,获益的是消费者,而消费者记住的却是平台。大部分商家寄希望于“双十一”大促,以低价换销量冲畅销榜的方式,打响品牌知名度,但不幸的是您的同行都在这样想,于是乎“双十一”成了价格大战,成了广告大战,商家出钱出力搏销量,只为平台作嫁妆。

  据悉,商家如今在淘宝首页的广告推广成本高达百元/IP,且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高额的广告费往往压缩了商家的利润空间,消费者还要为此买单,很难真正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双十一”狂欢,铺天遍地的广告,背后是商家大力气、高成本的投入,但消费者却很少“买账”,于商家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沉默的忧伤。

  无怪乎业内人士坦言,在电商平台,总有人比你价低、总有人比你广告投放多,想依靠“双十一”打造爆款,让更多的消费者记住店铺,绝对是异想天开。姑且不论商家为了打好这场促销战,投了多少广告、压低了多少利润;就消费者而言,有短信或APP推送来的信息,有多少人像笔者一样当做垃圾短信随手删除呢?类似于“双十一”这样的促销节日,赢在一时,却难以赢得人心,“双十一”后的日子,更谓是度日如年。

  电商:“双十一”结束了,那么问题来了

  2006年开始做淘宝代购,2012年转型入驻天猫的皇冠网商刘先生对电商平台看的很透彻,他说:“电商时代成就的是电商平台,类似于‘双十一’这样的促销活动都是平台请客、电商买单、消费者拿实惠,电商平台直接受益,而我们只能夹在平台和消费者之间却被忽视了,很无奈,但这就是事实。”

  国内权威机构发布的调查数据表明,对于“双十一”,几乎所有的商家都希望这个节日能给店铺带来超高的流量,带来更多的利润;但有超过七成的商家希望能将“双十一”作为一个跳板,登陆平台畅销榜延续销量领先的局面。

  所以,“双十一”结束了,那么问题就来了……

  对于商家,“双十一”后的日子怎么过?难道还要继续拼价格、发广告?可是,没有“双十一”这样的节日,没有统一平台调配,很难吸引消费者大规模的选购。想要迅速提升销量、打造爆款,就必须通过更大幅的让利给消费者才能达成,网购拼的就是性价比,你让消费者拿到实惠了,消费者自然会记住你。

相信很多商家都能理清这个思路,令人遗憾的是,多数商家拿出巨额广告费给平台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