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十提化解企业融资难 2015多项改革望破冰
摘 要:化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多项措施是2014年宏观政策调控的亮点。《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有1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提出了具体意见。业内专家认为,近年来,国内经济内在的增长动力偏弱
化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多项措施是2014年宏观政策调控的亮点。《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有1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提出了具体意见。业内专家认为,近年来,国内经济内在的增长动力偏弱,而经济结构调整也逐渐深入,未来经济增长保持7%至8%的新常态将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概念,在这样一个时期内,无论从货币政策还是信贷方向都在围绕“调结构”做文章,2015年则将延续这一趋势,强化对市场存量资金的调控,针对部分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并且,在金融改革方面,银行理财有望对接实体项目,随着存款保险等制度落地,利率市场化也有望取得新突破。
从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方向来看,信贷投放重点涵盖“三农”、小微企业、棚户区改造、铁路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建设以及相关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尽管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但从增量上来看,定向支持十分明显,其中‘三农’和‘小微’是难点也是重点,被反复强调。”央行研究局一位研究员说。
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三农”、“小微”的信贷投放明确提出,“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明确,“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着力调整结构,优化信贷投向。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三农’和支持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及重大民生工程的能力。”
“在经济下行期,银行普遍存在资产质量下行压力,放贷更加谨慎。‘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之所以难是因为其信用体系不完善,抵押担保能力弱。还有部分地区的金融机构受考核指标、资本充足率等的限制,贷款匹配难以兼顾小微和‘三农’企业。”东部地区某股份制银行高管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坦言,“因此,决策层从大方向上不断强调定向,并且也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包括考核指标、财税支持等,不过,这些都还待落实。”
比如,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改进金融服务,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和抵质押担保体系建设,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要强化风险监测监管,健全金融市场违约、破产处置机制,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金融风险。”7月23日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支持小微企业等获得信贷服务的保险产品,开展‘保险+信贷’合作。积极发展政府支持的担保机构,扩大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规模。”支持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发展,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发挥保单对贷款的增信作用。11月19日会议再明确“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改进合意贷款管理,完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税前列支等政策,增强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三农’等贷款的能力。” 12月18日会议进一步表示,“要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担合作机制,扩大小微企业和‘三农’担保业务规模,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在财税政策方面,4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涉农贷款财政
- 国务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创新投融资方式(2014-11-27)
- 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看住政府伸向企业的手(2014-06-05)
- 国务院常务会议力挺资本市场 提六大改革措施(2014-03-26)
- 国务院再出三招放权 行政审批将实行"负面清单"制(2014-01-09)
- 国务院107号文震慑影子银行 猫鼠游戏升级(201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