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证监会挖出41起老鼠仓案 大多来自知名金融机构

http://www.e23.cn2015-01-07北京晨报

    摘  要:利用掌握的未公开消息悄悄建仓,提前埋伏,总能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获取高额利润,这就是“老鼠仓”交易。日前,中国证监会挖出41起老鼠仓案,这些硕鼠大多来自知名金融机构,比如华夏基金、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

功入选证监会第十六届主板发审委委员。当然在其“老鼠仓”案发后,证监会在当年9月份宣布解聘邓瑞祥。

  硕鼠横行基金行业公信力受挑战

  “用公众的钱为自己抬轿子”,这就是“老鼠仓”的本质,投资者把钱交给基金经理打理,希望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我们的财富保值增值,但在某些硕鼠手里,大众的这些钱却成了他们谋私利的工具,至于基金赚不赚钱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

  光是在2014年12月份,就有原海富通基金经理程岽、原东吴基金魏立波、原汇丰晋信林彤彤、原华宝兴业基金牟旭东,四个基金经理因为涉嫌 “老鼠仓”交易,而过堂受审。此前还有原光大保德信基金钱钧、原海富通基金牟永宁等人。

  业内人士表示,不管这些从业人员怎样操作, “老鼠仓”的泛滥,都让公募基金行业的公信力受到挑战。中国证监会官员表示,基金经理应该尽职尽责去进行投资,如果他们做“老鼠仓”的话,他们考虑的就不是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在公众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会选择个人利益,甚至用基金产品来高价接盘他个人投资的股票。

  2014年偏股型基金整体收益跑不赢大盘,也侧面印证了这个观点。近三年基金经理离职现象非常突出,分别是110人、136人和204人,2014年有204人离开公募基金,占同期基金经理总人数的比例高达20%。这些基金经理在离开公募基金后,多数会选择投奔一墙之隔的私募基金,以期获得更高的利益分配。

  追求财富与贪心不足也只是一步之遥,如何在坚决打击和杜绝 “老鼠仓”交易的同时,还能让基金经理们安心为广大投资者服务,监管层和基金行业恐怕要好好反思。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