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大妈成新宠
摘 要:作为受互联网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传统零售业终于意识到,只有搭乘“互联网+”的快车才能华丽转身。目前传统零售业正在用自媒体运营、移动支付、网上商城、体验式消费等各种尝试拉开“互联网+”的大幕。在这股浪潮裹挟下,互联网巨头跑马圈地,中国大妈成为零售商、移动支付商们共同争夺的对象。
作为受互联网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传统零售业终于意识到,只有搭乘“互联网+”的快车才能华丽转身。目前传统零售业正在用自媒体运营、移动支付、网上商城、体验式消费等各种尝试拉开“互联网+”的大幕。在这股浪潮裹挟下,互联网巨头跑马圈地,中国大妈成为零售商、移动支付商们共同争夺的对象。
微信和支付宝是先锋
五折诱惑比促销鸡蛋大得多
去年双十二期间,北京物美超市里,手机支付、支付宝成为热门词汇,平日里为了促销鸡蛋排队的大爷大妈们开始将精力放在研究支付宝的用法上,对他们来说,用支付宝钱包买东西五折的诱惑远比促销鸡蛋来得更大。随着互联网巨头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争抢,线下超市消费族群乃至中国大妈们,都正在成为移动支付的目标群。
今年以来,微信和支付宝在零售业移动支付领域的争夺更为激烈,送“红包”的频次更高,超市、卖场成为互联网支付巨头抢夺的重点。家乐福、华润万家、北京物美超市的支付入口都成为微信和支付宝争夺的焦点。最近,支付宝还选择每月28日作为“支付宝日”,单人单日最多可减免15元。这一天,全国有一万多家超市、便利店参与活动,最高立减10元,部分商品5折。付款方式也很简单,店员提供商品二维码,用支付宝付款码扫描一下就可以结账。可以预见,每月的28日,大爷大妈们捧着手机在超市购物的场景也将成为常态。
银联终于坐不住了
传统阵营也在刷存在感
去年“双十二”一天,支付宝分发给用户的补贴在1亿元以上。巨头们心甘情愿地烧钱,瞄准的是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广阔的市场前景。近日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5)》称,去年国内移动支付业务达8.24万亿元,同比增长592.44%。
这场圈地争夺战仍将继续,而银联和支付宝、微信们的冲突或将继续升级。眼看着阿里、腾讯、百度不断蚕食线下收单、移动支付市场,支付领域的霸主中国银联终于坐不住了。日前中国银联持续放大招,努力在消费者中寻找存在感。
华润万家和沃尔玛两家超市对外宣布,与银联合作向全国消费者发放48万张62折优惠券,每张最高优惠50元。而在5月30日至6月2日,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商户等合作机构在全国范围开展“银联62儿童日”,共计投入超过3亿元,覆盖全国500多个商户品牌上万家门店,这也是银联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和最多投入的持卡人回馈活动。
此外,中国电信旗下的翼支付等也开始烧钱推广移动支付,成为近期超市移动支付的新秀。
零售商热情回应
对O2O的摸索仍在进行中
面对互联网支付和传统支付巨头的争抢,传统零售商则伸出了热情的双手。传统零售商一面享受着移动支付带来的客流和订单,一面在转型的道路上狂奔。
从担心互联网冲击销售,到借助互联网引流,传统零售商开始正视互联网浪潮。为了避免电商带来的冲击,购物中心都在转型,纷纷增设电影院、KTV、电玩城、溜冰场、餐饮业态,商家希望通过这些业态来聚集人气,但是不免陷入同质化的竞争,“如今电影院、餐饮已经成为购物中心的标配。”一名业内人士指出。为了追寻差异化,不少购物中心都在将目光投向了O2O。
今年4月20日,华联股份表示已经和阿里巴巴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阿里巴巴为公司及下属公司提供企业O2O业务,在流量、营销、会员、数据、支付等层面探讨新的合作模式。
“购物中心O2O首先对网络环境有很高的要求,要求WiFi覆盖整个购物中心”,北京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推广部相关负责人此前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
- 香港零售业将遭遇寒冬 内地游客涌向日韩(2015-03-21)
- 零售业并购改革浪潮渐起 8股估值修复窗口打开(2014-12-24)
- 零售业务稳健发展 打造中信银行新经营模式(2014-09-24)
- 中信银行零售业务打造差异化 旗舰店玩出家居范字号(2014-05-28)
- 工行山东分行营业部成功试点“对公账户综合开户、零售业务签单”项目(2014-05-26)